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江西:再生稻如何既有前景又有“錢景”(圖)
江西:再生稻如何既有前景又有“錢景”(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0/24 15:09:00  來源:江西日報  閱讀數:447

再生稻

  近日,江西省糧食生產又獲豐收。如何實現糧食持續增產?推廣再生稻不失為一個“藥方”。

  今年,江西省再生稻種植面積達60萬畝,省農業廳糧油局負責人預測,再生稻頭季加再生季的平均畝產將達900公斤左右,農戶每畝純收益可增加500多元。再生稻的再生季將增加糧食2億公斤。如果把全省600萬畝適宜種再生稻的區域全部推廣再生稻,年可增加糧食11億公斤。

  如何讓再生稻既有前景又有“錢景”?深秋時節,記者通過走訪種糧大戶、農民、農業專家,一探究竟。

  “一種兩收三高四省”

  寒露過后的安義縣黃洲鎮,一片片金黃色的再生稻田里,一臺臺收割機正在田里收割。

  “我們合作社的再生稻,11月初能收割完。”安義縣黃洲鎮金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聲菊與記者聊了起來,“我們從2014年開始種再生稻,今年擴大到3800畝。”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頭季稻收割時,適當高留樁,通過水肥等栽培措施,使頭季稻稻樁上的休眠芽萌發、發育而起的水稻,有“一種兩收三高四省”的優點,即:種*收兩次,投入產出率高、勞動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省工、省種、省肥、省秧田。而且,再生稻不需打化肥農藥,降低了成本,加工的大米綠色安全、口味較佳。

  黃洲鎮南果村村民黃家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家種了10畝再生稻,頭季稻平均畝產600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225公斤左右,畝產比兩季常規稻多200多公斤,畝收入約2400元,比兩季常規稻增收500多元。另外,包括含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在內的畝生產成本只有120元左右,僅相當于中稻的五分之一,而且再生稻的米質比同季中稻要好,每公斤售價達4.8元,比同季中稻高1.9元。”

  大面積推廣難邁大步近年來,江西省通過高產示范輻射推廣,以點帶面,再生稻的推廣邁開了步伐。但實際情況是,大面積推廣的瓶頸多多。

  “再生稻對氣候條件和灌溉條件要求高,需要水源充足,能排水、能放水,一旦內渠排水道堵塞,產量就會低。”黃聲菊說。據了解,全省種植再生稻的農戶,大多碰到過類似問題,種植再生稻積極性不高,導致全省再生稻種植面積一直難以擴大。

  種了105畝再生稻的黃洲鎮新福村村民王太全說:“現在水稻收割都是機械化收割,但再生稻如果頭季稻用聯合收割機收,收割機的履帶會壓倒20%至30%的稻樁,降低再生稻出苗率。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難以請到人收割且成本又高。這個問題不解決,我明年會減少種植面積。”

  在加工銷售方面,再生稻與現已發展成熟的優質中晚稻相比也存在差距。對此,安義縣某糧食加工企業負責人張小濤深有體會:“再生季由于高節位和低節位出苗時間差異較大,造成再生稻成熟一致度差,加工出來的碎米多,精米率較低。雖然口感較好,污染少,但外觀品質差,影響賣價。”

  從全省情況看,再生稻種植品種布局分散,規模化程度不高,再生稻生產與加工未形成有機整體,造成種植與收購脫節,再生稻米優質不優價。

  完善再生稻全產業鏈再生稻產業如何讓農民豐產又豐收?

  黃聲菊呼吁,相關部門要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再生稻生產的穩定性。結合高標準良田項目建設,加大“中稻-再生稻”區農田小水利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隆平種業江西分公司負責人認為,農業部門要加強優質再生稻超高產品種的選育攻關,培育一批頭季產量高、再生力強的主打品種。同時,選擇合適的耕整機械與作業方式,解決再生稻機收中存在的問題。

  安義縣農業局局長萬齊印說,要大力發展再生稻精深加工,走多層次加工轉化增值的路子,補齊加工鏈條短板,拉長再生稻的全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鏈相對完整、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生產經營群體。

  省糧油作物局副局長余冬暉建議,各地要探索訂單生產的方式,改變當前再生稻種植過程中部分農戶出現的“有收就收,無收就丟”的狀況,提高農戶種植再生稻的積極性,推動再生稻生產從分散生產向規模經濟效益型方向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