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種植煙葉以來,村民們蓋了新房、買了車,很多人家的孩子上了大學。這些年,俺們永興村已走出去100多名大學生,他們以自己的才學,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建設貢獻著力量。”在吉林通化輝南縣輝南鎮永興村采訪,記者聽到*多的話就是對村里發展“清香”產業的贊嘆之聲。
說起煙草,人們都會識得它的清香,黃煙種植業也被稱之為“清香”產業。記者了解到,永興村煙葉種植面積已發展到上萬畝,年收入5000萬元左右,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子,很多年輕人成了“有車一族”,農閑時,一家老小還能駕車外出旅游,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窮則思變種“清香”
40年前,地處大山里的永興村因為區位偏遠,被稱為“橫看不成勢,豎看不成型,人多地少,貧窮落后”的地方。以碾子溝屯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山多、草房多、光棍多、債務多、文盲多”聞名鄉里,村民們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1997年,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頭發展一個致富項目:鼓勵村民種黃煙,并且免費提供煙籽,傳授栽煙技術,得到一部分村民的響應。當年秋天,所有參與種植的村民都得到了理想的回報,其中一名種植戶當年就還上了多年欠下的債務,現在,他家種的黃煙每斤能賣到15元,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在永興村,說起種植黃煙,村委會主任季有東*有發言權。他介紹說,從1983年開始,他就開始種植,當時管理水平低,品種也單一,只種植了1畝多地,收入也有限,全村一年也就收入數千元。奇跡發生在合作社成立后,全村黃煙種植業得到快速發展,現在全村種植面積已達到2萬畝,年產量達到了500萬斤,全村11個社、3800多口人,人均收入實現1.5萬元。
自從種黃煙,生活大變樣。以碾子溝屯為例,現在是“家家娶新娘,戶戶蓋新房”。全屯40多個光棍早就娶上了媳婦,105戶人家出了30多名大學生。屯里修上了水泥路,村民們看上了有線電視,吃上了自來水,飯桌上也學起了城里人,講究營養合理、葷素搭配。很多年輕人都用上了時尚化妝品,穿上了貂皮時裝,開上了小轎車。全屯收入近1000萬元,戶均收入1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屯。
“合”出一片新天地望著煙架上一掛掛由翠綠變成金黃的煙葉,永興村曬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發明的心情特別地“晴朗”,因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唐發明告訴記者,他剛開始種煙時,雖然比種大苞米掙得多,但每*收獲煙葉后,都要親自去錦州、葫蘆島等地跑銷路,那段日子特別辛苦,銷量卻很有限。直到合作社成立后,大家“抱團”發展,再加上黨委、政府保駕護航,種黃煙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隨著銷量的大幅攀升,村民們種煙的積極性也日益高漲,現在全村黃煙種植面積已占耕地面積的85%。
20年前,村民龐緒龍只種了幾畝地,收獲的煙葉只能騎著自行車到各地農貿市場去賣,價格也不好,有時*只能賣幾十元。那個時候,家里生活很困難,連電視機都沒有,村里的路也不好走。2007年村里成立煙葉種植合作社后,他家的黃煙種植面積逐年增多,現在已經開始論公頃了,今年的產量增長到上萬斤,收入更是可觀。采訪時,他告訴記者:“我兒子大學畢業了,正在吉林大學讀研究生,幸虧我種了煙,要不根本不可能供出來大學生,更別提讀研究生了。”
引領扶持富路寬永興村乃至輝南鎮的“清香”產業富民強村,聲名遠播,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引領和扶持。
當時,鎮里根據永興村群眾雖然有種植煙 葉的傳統,但銷路不好影響發展的實際,決定從宏觀上破解難題,并對種植戶進行引導和幫扶。采訪中,原鎮黨委書記楊寶珊告訴記者,為了扶持壯大這一產業,鎮里多次派人去延邊考察,遴選采購新品種,并從延邊地區聘請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鎮干部和技術人員也分成小組,深入重點村屯指導村民種植黃煙。鎮里還協調林業局安排木料“指標”,用來晾曬煙葉。同時,從特產稅和農業稅上也進行全面扶持,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調動了廣大村民種植黃煙的積極性。
在抓好煙葉質量的同時,鎮里還派人前往遼寧、山東、河北等地,幫助種植戶找銷路,并成立了煙草經紀人隊伍,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黃煙生產,解決了種植戶的銷售難問題,使全村黃煙生產走向興盛,并且越來越紅火,成為帶富一方的支柱產業。
記者了解到,改革開放40年來,輝南縣在發展黃煙產業的同時,還根據當地實際,制定出臺扶持政策,從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扶持農民發展大榛子、林下參、食用菌等8項特色農特產業,取得了顯著的實效。在有關部門的引領、扶持和推動下,輝發大地眾多農民像龐緒龍一樣,實現了增收致富的夢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