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蘋果地頭走價9.6元,比以前每公斤多賣3元。以前為賣蘋果咱找客商,現在客商拿著現錢找咱。”10月28日,在一樹樹掛滿紅蘋果的果園里,山西運城臨猗縣陶唐村果農王世宏說,“今年蘋果銷售出現這樣大反轉格局的原因和咱蘋果這個亮燦燦的品牌——‘運城蘋果’不無關系。”
國內國際市場飄紅,批發零售價格堅挺。這是果業大市運城多措并舉做強果業,特別是打造“運城蘋果”這一區域公用品牌一年多來產生的“蝶變”。那么,帶來如此效應的“運城蘋果”這一區域公用品牌是如何煉成的呢?
千淘萬漉“運城蘋果”從紛亂的品牌中整合而來
蘋果連著老百姓的錢袋子,蘋果映著老百姓的好日子。
山西運城是一個果業大市,地處北緯35度黃土高原區,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海拔高、溫差大,是世界公認的蘋果“黃金生產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該市大規模栽種蘋果樹,經過近40年的發展,紅富士、花冠、瑞雪等多個蘋果品種被廣泛認可。可苦于沒有自己的區域公用品牌,使蘋果品牌呈現亂、多、散的特點,全市有果業企業、合作社上千家,注冊的蘋果商標近千個,攤子很大,溢價力卻很小。
“每到收獲季節,很多購銷商帶著印有各類蘋果品牌的包裝箱進駐村里,就地打包裝箱,直接供應各大城市超市。”萬榮縣王顯鄉賢胡村果農王加強說。
“汗我們出了,錢卻讓中間商賺去了!”沒有區域公用品牌成了運城果業生產的“切膚之痛”。
于是乎各個縣、鄉、合作社紛紛打出自己的品牌,一時間“臨猗蘋果”“萬榮蘋果”“芮城蘋果”等品牌蜂擁而上。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標識,使果農在品牌建設上呈現各自為戰的形式,內部壓價競爭讓價格始終“抬不起頭”,果賤傷農。
200萬畝蘋果,年產達40億公斤,如此大的產量,如何在新起點上把握大勢,提升發展境界和層次?如何讓運城的綠色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種植優勢變為市場優勢,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在考察果業生產時一語中的:“運城蘋果生產一定要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質變。通過‘運城蘋果’這一區域公用品牌統領,使全市果業發展走進新時代,助力大運城建設。”
打造一個全域化、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公用品牌成為運城蘋果發展的迫切需要。在“運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創建中,他們聘請浙江大學相關專家設計品牌LOGO,對“運城蘋果”這一區域公用品牌進行設計包裝,并在2017年的第二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上舉辦了“運城蘋果”品牌發布會,在對外推介、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上,統一口徑、統一商標、統一包裝,“五指成拳”進軍國內外高端市場,使“運城蘋果”品牌一炮打響,淬煉運城享譽國際國內的農業品牌。
目前,運城果業在“運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的引領下,通過實行“母子品牌”運作,構建起“區域公用品牌+縣(市、區)產地+企業商標”模式,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帶動轄域內各子品牌發展,各縣市區和企業的品牌均以子品牌的形式出現,形成“母子品牌”的運作模式,實現子品牌產品溢價,使運城果業發展邁進品牌時代。
細管精作“運城蘋果”從標準化的果園里催生而來
“從蘋果開花到下樹采摘,一個蘋果要經過疏花、疏果、套袋、脫袋、轉果等12道工序,每一個蘋果在果農的眼里就好似襁褓中的嬰兒,生長全程享受的是保姆式服務。”芮城縣東壚鄉果農陳全國說。這就是“運城蘋果”管理的標配。“運城蘋果”這個響當當的品牌就是從標準化果園精心管理出來的。
好品牌是好產品的標識代言,好產品是好品牌的內在支撐。“運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后,該市同時公布了“運城蘋果”的生產標準,讓“運城蘋果”從該市2000多個標準化果園里精管出來,以過硬的果品質量支撐“運城蘋果”這一區域公用品牌,以推進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果業發展。
在推進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中,該市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和辦法:大力推廣矮砧密植栽培方式、果園生草等六大技術集成管理方式;通過適度規模的組織經營,提高生產質量與生產效率,把果業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高毒農藥等措施,創優蘋果生長的綠色環境。在全市進行統一推廣,積極培養一大批技術二傳手,組建全市技術服務團,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對全產業鏈進行全方位技術培訓。
“其實蘋果種植沒啥訣竅,就是選好品種,用好農家肥,嚴格按照專家給的標準流程就肯定能種出好蘋果。”摘得2017年運城果王桂冠的平陸縣杜馬鄉柏池村的景禮義在和果農們分享蘋果種植經驗時說。
“果樹少了,老果園活了。”兩年前經過專家技術指導的臨猗縣北辛鄉王申村果農李前程,如今他的果園8米行距、8米株距,果園透了氣,本該進入“暮年”的果樹又煥發青春,產量翻番,每畝收入從幾千元提升到了2萬元。
好管理生產好蘋果,好蘋果賣上好價錢。“我園里基本都按市果業中心制定的標準管理,基本每個蘋果都賣10元錢,畝收入達5萬余元。”平陸縣張店鎮果農盧李林說。和他一樣,現在運城果農靠著高質量蘋果生產致富的例子舉不勝舉。
百棵蘋果樹,能富一農戶。“運城蘋果”,已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一個符號、一個標志。
縱橫捭闔“運城蘋果”從市場風浪里洗煉而來
2015年6月,運城蘋果*出口美國;2016年6月,運城油桃獲準進入澳大利亞市場;2016年10月,運城蘋果*出口秘魯……截至目前,運城蘋果出口國家已達到58個。通過過硬的品質,運城蘋果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運城蘋果好吃、好看、好賣,我們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市民都喜歡它。”10月25日,長期在該市萬保果業合作社采購蘋果的俄羅斯阿穆爾州商人亞歷山大·哈巴洛夫說。
“運城蘋果”,已成為河東這塊熱土向全世界亮出的一張靚麗名片。
圍繞“運城蘋果”品牌建設工程,該市在制定標準化規程、申報原產地地理標志商標的基礎上,還把打造果品出口平臺、進軍國際市場作為一個重要手段,要把“運城蘋果”這一品牌在世界市場上進行展示。
該市在蘋果外向型生產上,瞄準國際市場,以國家標準建設,積極打造省級水果出口平臺。從2016年開始,該市連續舉辦“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前兩次博覽會共簽約項目300個、意向投資總額達200多億元。同時,還在滿洲里、上海等全國40多個城市舉辦“運城蘋果”品牌行活動,進一步打開銷售市場。
在構建水果出口生產體系上,運城市還對標國際市場,打造了46個高標準、大規模水果標準化示范園和100萬畝優質蘋果出口基地;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同時,借力國際市場,該市倒逼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使蘋果出口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新科太方、華榮果業、豐海果業等一批本土蘋果出口商貿公司和1200余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都經營著蘋果對外貿易。
該市還將從事出口水果的企業、注冊果園園主組織起來,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合作,讓一批特色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走出國門,形成運城農產品外貿出口的主體力量,實現了運城蘋果出口的線上線下經營。
同時,運城市與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簽訂“新華—中國(運城)蘋果價格指數”合作協議,共同開展相關指數的編制、發布工作。這將推動“運城蘋果”品牌塑造,使運城在成為國際國內蘋果定價交易中心的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從“賣產品”到“賣品牌”,依靠“運城蘋果”的品牌引領,運城果業發展已邁入一個新時代。第三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召開在即。我們堅信,“運城蘋果”這金燦燦的產業名片將會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