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金融機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為農村產業振興注入資金“活水”,創新*脫貧攻堅金融服務體系,投放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建設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等方式,助力山東鄉村振興。
為推動鄉村振興,農行山東省分行結合該省農業農村實際,對照《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制定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編制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生態圖譜》,啟動實施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明確專項信貸政策。
據農行山東省分行統計,該行在推動現代農業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產業振興方面,創新21項特色產品,打造了“一縣一產品”“一行一特色”的特色農業金融服務模式。圍繞農業產業鏈,推廣“六和”產業鏈模式,為龍頭企業及上下游規模農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到9月末,龍頭企業貸款余額275億元(人民幣,下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貸款、合作社(及社員)貸款分別達到38億元、23.7億元。
在脫貧攻堅方面,農行山東省分行啟動了金融服務*脫貧攻堅戰,實施產業帶動“金融+”等“六項行動”,到9月末,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余額31億元,受益貧困戶1.69萬戶;向深度貧困縣投放土地整治、光伏扶貧等項目貸款13億元,惠及16萬貧困人口;承銷發行全國金融系統首支扶貧社會效應債券5億元。
圍繞生態宜居、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農行山東分行在全國農行系統首創政府購買服務貸款,累計投放266億元,用于支持道路、水利、城鎮化等新農村改造項目;參與PPP模式,向17個縣的垃圾、污水處理等綠色信貸項目投放貸款27億元;在農行系統和全省金融同業中首創田園綜合體“興農貸”,8月份為*“沂南縣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發放首批“興農貸”700萬元。
為做好普惠金融服務,農行山東分行大力發展農戶貸款,聯合省農擔公司創新推出“魯擔惠農貸”,僅2018年9月份就發放貸款超1億元;創新“農民安家貸”,余額達到359億元。自主研發小微企業“數據網貸”,累計為400余戶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9億元;推廣免抵押、免擔保、線上運作的“微捷貸”,上線不到2個月發放貸款超2億元。
首屆鄉村振興(山東)高峰論壇日前在濟南舉行,國內百余名“三農”領域*專家、地方政府和企業負責人圍繞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交流研討。山東省政府特聘專家、農行山東省分行行長益虎建議,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構建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協同機制。
益虎認為,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和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聚集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目前關鍵是堅持政府主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和撬動作用,充分激發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在涉農方面的服務功能,打造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協同推進的機制。
“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機構必須插上科技的‘翅膀’。”益虎表示,金融機構要順應信息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的趨勢,堅持線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標準化的正確方向,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同時,建議打造全社會共享共用的數據平臺,加快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為金融機構提供“海量”數據支撐。
“打造‘信用山東’品牌,需要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益虎建議,要發揮政府在化解金融風險中的主導地位,改進農村金融差異化監管政策和體系,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同時,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打造“信用山東”品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