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黑龍江省大慶市漁業經濟總體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名貴魚種實現自繁,依托漁業資源發展旅游業,還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漁產品加工等。日前,大慶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大慶市漁業實現增加值6.3億元,同比增長20.8%。
漁業生產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大慶市加快發展現代漁業生產,充分發揮各縣區地緣及資源優勢,進行以大銀魚、河蟹、鱖魚為主要品種的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全力打造以肇源為主的淡水產品物流中心,建設產加銷的全產業鏈條。前三季度,全市水產品產量9萬噸,同比增長9.8%,平均價達到1.5萬元/噸。
近日,在克爾臺鄉六合湖水產養殖場繁育場車間內,人工繁育的史氏鱘魚在培育池內時而游弋、時而翻騰,一幅生機勃勃的和諧景象展現在眼前。
據了解,六合湖水產養殖場成立于2009年,養殖水面積3000畝。去年10月,這里總投資850萬元建設了一處名特優魚種繁育場,并于今年5月末完工并投產。依托豐富的溫泉水資源優勢,利用恒溫溫泉水開展繁育,實現了“名特優”魚種的早繁,比普通水體繁育期提前一個月。
今春,繁育場引進鱖魚親本120組,鱘魚親本56組啟動魚種繁育生產。為提高自繁自育能力,繁育場高薪聘請具有多年魚種繁育經驗的*工程師,專門負責提供技術指導。共繁育鱖魚夏花50萬尾、鱘魚夏花20萬尾,所有繁育苗種全部銷售至當地養殖戶和省內部分地區,實現產值400余萬元,經濟效益較為可觀。
“繁育場采用溫泉水繁育,有效緩解了我縣魚苗繁育期滯后的實際,為‘名特優’魚種的早繁奠定了基礎,也填補我縣鱘魚自繁的空白。”繁育場水產*工程師李興懷說,下一步,繁育場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引進黑龍江法羅、遼寧鴨綠江沙塘鯉、松花江鱸魚等優質品種,帶動周邊地區由傳統“四大家魚”向“名特優”養殖發展,不斷調優水產養殖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杜爾伯特縣以《全縣現代漁業發展規劃》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力爭用2-3年時間建成5處魚種苗繁育基地,轉變以“四大家魚”為主,繁養模式調整魚種培育方向和比例向名特優發展,覆蓋全縣的繁育網絡。在滿足全縣魚種投放需求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周邊縣區魚種供給,建成區域性魚種核心區。
漁業經濟產業鏈條不斷延長
近年來,大慶市水產業發展迅猛,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從*初的傳統漁業生產,已經發展到依靠水面發展旅游等。
六合湖依托豐富的水域資料,不僅漁業經濟發展快速,在旅游方面,也獨樹一幟。
據了解,為了在全國漁業競爭中凸顯特色,創造*價值,連環湖漁業有限公司注冊了幾十項“連環湖”品牌的商標,還獲得了農業部批準的地理標志產品。未來連環湖漁業公司將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把魚進行分割加工、冷鏈運輸,將水產品銷售到大慶、哈爾濱等周邊地區的賓館酒店;成立蟹粉廠,生產優質飼料。依托連環湖的自然資源,打造連環湖漁業旅游產業,將旅游、餐飲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魚文化結合,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夏有水上游,冬有冰上捕。隨著天氣轉冷,冬捕又要開始了。
據了解,年初的中國首屆名貴魚冬捕暨青花湖第七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吸引了7000多名省內外游客。
冬季捕魚是大慶市重要的漁業生產活動之一,觀看冬捕也成了一個時尚的旅游項目,雖然魚兒還沒有出水,但是冰面上早早地圍滿了翹首企盼的人們。隨著絞盤的轉動,在魚把頭的指揮下,2000米的大網被緩緩拉出水面,伴著源源不斷的活魚出水,游客們爭先恐后地*自己中意的魚兒。隨著漁業發展意識的不斷轉變,把常規的漁業養殖向旅游觀光、打造名貴魚生產轉型是青花湖的發展理念。
創新發展模式 優化產業結構
據了解,近幾年大慶市漁業瞄準特色,加快發展。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頂層設計,著重突出淡水水面水資源富集、無污染,水產品天然野生、綠色安全這一*特色、*優勢,發揚每個湖泊歷史、人文等優勢,統一打造品牌、擴大產量、豐富品種,提升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打響知名度。
同時,利用互聯網+模式,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引進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冷凍、小包裝、營養保健食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企業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省內城市建立直銷店,并逐步向省外拓展。圍繞鮮活水產品儲藏、運輸、銷售、保鮮加工,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壯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濟實力。
大慶市漁業資源豐富,將繼續加快發展現代漁業生產,充分發揮各縣區地緣及資源優勢,加大以大銀魚、河蟹、鱖魚為主要品種的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建設產加銷的全產業鏈條,同時鼓勵水產品品牌走出大慶,積極爭取各大地市甚至其他國家訂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