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23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開幕之際,農業農村部于康震副部長出席中外漁業對話會,并作主旨發言,與來自加拿大、塞拉利昂、愛爾蘭、冰島、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政府官員、駐華使館人員及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
于康震首先和與會代表共同分享了中國遠洋漁業發展歷程。于康震指出,30多年來中國遠洋漁業從“零”到“有”、從小變大,充分展現了中國漁業逐步融入世界漁業的歷程,充分證明了中國遠洋漁業始終是在國際漁業管理規則框架和中國法律法規之下實現有序發展的。盡管在公海漁業資源的占有率人均不足1公斤,遠低于其他主要遠洋漁業國家和地區,但中國堅持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規范管理不放松。三年來共壓減遠洋漁業企業8家、漁船21艘,將15名嚴重違規責任人列入遠洋漁業從業人員“黑名單”,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是負責任漁業國家。
于康震中肯地評價了中國水產養殖為世界漁業做出的突出貢獻。2017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4906萬噸,占中國水產品總產量的3/4,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2/3。中國的水產養殖解決了世界上*人群“吃魚難”的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為緩解世界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開發壓力做出了獨特的、突出的貢獻。同時,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深水網箱養殖、池塘生態健康養殖等養殖模式和循環水、底排污、零用藥等節水減排養殖技術,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
于康震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在養護漁業資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積極化解過剩的捕撈能力,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延長休漁、禁漁時間,實施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堅持漁船“雙控”和海洋漁業資源利用總量控制制度,逐年降低捕撈能力和捕撈產量,堅決打擊“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積極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保護瀕危水生動物,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與俄羅斯、韓國、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聯合開展邊境水域增殖放流,共同養護漁業資源,履行負責任漁業國家的責任。
在談到水產品貿易時,于康震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單邊貿易,堅持多邊貿易。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是*開放的農產品市場之一。就水產品來說,中國積極倡導水產品自由貿易,低門檻、寬準入,不以各種理由實施歧視性水產品進口政策,是世界主要的水產品進口國。在過去的5年中,中國水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2.2%,而同期水產品進口額年均增長7.2%。這樣的數據,產生在水產品產量居世界*位的國度,更是充分地證明了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和中國開放擁抱世界的誠意。今后,中國將繼續加大農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主動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市場,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漁業企業到中國發現機會、尋找伙伴、開拓市場。
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事業單位負責人,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青島市人民政府及外方企業代表共120余人參加了此次對話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