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近日,一場農機裝備推廣演示會在新疆昌吉州農業園區天潤豐佳苑農場舉行。短短一小時,一臺聯合作業機就清除了20多畝地的棉花稈和深度8厘米以內的地膜,留下一片平整的土地。日前,松溪縣企業自主研發的棉稈殘膜回收聯合作業機,被列入省科技廳和新疆科技廳的科技援疆合作協議。把福建大型農機裝備推廣到新疆,支持當地農業發展,這在福建省是*次。
棉稈殘膜回收聯合作業機由福建松溪縣永順機械有限公司*新研發。看著自己團隊的研發成果在新疆啟動,永順機械董事長張培坤心頭的一塊大石終于落地。
永順機械與新疆棉花結緣,屬機緣巧合。2017年8月,張培坤受省科技廳邀請,參加在新疆召開的全國技術援疆會議。到新疆實地考察棉花種植的機械化現狀,他意外發現,在全國棉花產業都在萎縮的大環境下,新疆的棉花種植業卻在蓬勃發展。然而,拔除棉稈和清理地膜一體化問題也在困擾著當地農技人員。這讓搞了20多年農機研究的張培坤看到商機。
“我們選擇自主研發這個機械基于兩個原因。”張培坤說,“一是新疆棉花產業市場巨大,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幫助農民降本增效,致富奔小康;二是當地政府對農業扶貧有許多優惠政策,也可帶動企業走進新的發展領域。”
當天,參加演示會的有來自昌吉州6個縣的農業局一把手、農機站站長以及當地的農場主和棉農代表。聯合作業機的效率和作業效果,讓大家眼前一亮。“這對新疆棉花生產和發展將是*革命。”新疆昌吉州國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文勇說,以前,棉農在棉花采摘后,還要花大力氣來滅茬和回收殘膜,不僅耗時長,而且殘膜回收率低,致使土壤殘膜越來越多,白色污染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想辦法,棉花種子的發芽率會越來越低,長勢也會越來越差,*終無法再種植。解決棉稈拔除與殘膜回收的問題,一直是新疆許多種棉大戶的期盼。同時,對新疆棉花種植業和以棉花稈為原料的下游產業來說,解決這個問題,也能降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新疆昌吉州國家高新區逐步建立4S服務點、組裝車間、分廠,相信我們的新型農機裝備將給新疆的棉花生產帶來新的動力。”張培坤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