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大埔縣百侯鎮白羅村貧困戶溫海松又度過了忙碌的*。
完成村里的保潔任務后,溫海松就一頭扎入田里,在自己的花生地里忙個不停,到下午4時才收工。收工后,溫海松向記者講述起這些年的前前后后。他家共有五口人,兒子離異,*的孫子患有地中海貧血,需要長期輸血服藥。這給他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孫子每個月都要輸血4次,*要700元。兒子收入不高,自己60歲了怎么負擔?”溫海松說,讓小孫子能夠得到持續救治,曾是他*的愿望。如今,溫海松的愿望實現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種植了2.7畝花生。今年,他家的花生產量能達到540多斤。“有村里提供技術支持,現在純靠種植花生,收成兩季都能賺7000元至8000元,再加上教育扶貧項目的幫扶和從事環衛工作的收入,經濟壓力減輕了不少。”溫海松說。
在白羅村黨支部書記溫展明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里的花生種植示范基地,只見不少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摘花生。溫展明認為,要想帶領白羅村摘掉貧困的帽子、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光靠傳統農耕的生產方式是不夠的,必須轉變舊思路、開拓新路子。2016年,在廣州市海珠區安監局駐村工作隊的主導下,白羅村20畝花生種植示范基地正式規劃建設。一年后,又成立了林果合作社,主要解決貧困戶剩余勞動力就業和困難群眾入股分紅,增加他們的家庭收入。
據海珠區安監局駐村工作隊隊長藍宏業介紹,白羅村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達成技術合作,通過農業科技項目、農作物良種良法實驗示范等工作,提升花生選種、施肥技術,并在全村普及,花生畝產在逐年提高。“之前農戶采用分散種植,畝產低不說,品質也難以保證?,F在通過引入技術指導,畝產由原來的100多斤提高到250斤,質量也提升了,花生銷售價格上季大約每斤30元,下季大約可以達到每斤40元至45元。”溫展明說,白羅花生口感香脆、色澤美觀,因而每到豐收季節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遠銷珠三角和上海等地。
“花生種植是白羅村的傳統產業,打響白羅村花生品牌,才能夠真正使種植花生成為村民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下一步,我們計劃申請‘白羅花生’地理標志,擦亮‘白羅花生’金字招牌,進一步吹響產業扶貧號角。”百侯鎮副鎮長丘煉表示。
2017年底,白羅村成為率先完成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的貧困村之一,白羅村也被譽為“花生*村”。“番豆”變成脫貧“金豆”,白羅村全體村民脫貧致富的大步正向前邁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