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的村民做夢也沒想到,通過稻田養魚的生態種植法,村里的大米竟然實現了“減產提效”,村里的優質生態米還沒種出來,就被打包買走了。日前,由市委組織部牽頭開展的“百企結百村、消滅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在景寧梧桐鄉山前村落地實施,梧桐鄉山前村與市建行簽下三年收購協議,村里三年內所有的大米將由建行統一收購。
此次三年行動計劃是市委組織部幫扶山前村發展稻田養魚模式的重要舉措,今年是該計劃實施的*年,2萬余公斤稻魚米被市建行“集體打包”,用于建行網絡平臺的銷售。
“往年老百姓手上的米都是零賣給親戚朋友,不但銷路不穩定,價格還便宜,一年到頭賺不了錢,有的到第二年還有好多存糧,自己根本吃不完。”山前村黨支部書記項金明說,“今年村里發展稻田養魚,稻子沒成熟就被預訂完了。因為種植過程中不施肥、不打農藥,煮出來的飯特別香。雖然畝產量略有下降,但是總體經濟收益卻比往年高了30%。”
稻田養魚作為能實現畝產“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生態種植模式,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這樣的種植模式既可以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增加農民收益,還可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今年,山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從農戶手中收購了2萬公斤稻谷,通過精心研磨、統一包裝,以每公斤2.3元的價格出售,*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2.8萬元。
“今年我種了4畝田,賣給村集體1500多公斤稻谷,賺了5000多元錢。如今不愁賣,明年我要多種點。”村民項德加裝著大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