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生態米成為安徽廬江新名片
生態米成為安徽廬江新名片
農業網   時間:2019/2/12 10:00:00  來源:中國質量報  閱讀數:401

  近日,雨雪過后的太陽露出了笑臉。在安徽廬江縣金鰲生態農業建設有限公司倉庫,幾十袋真空包裝的岱鰲山牌馬壩小粘米零星地堆在一角。

  該公司總經理朱志香開心地說,公司生產的優質米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鮮有庫存現象。

  近年來,金鰲生態農業建設有限公司在地處偏遠、海拔高、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具有發展高山農業得天獨厚優勢的廬江縣樂橋鎮詹店和萬山鎮樂華兩個村農民手中,先后流轉土地33.33公頃,種植無公害水稻。

  “目前,食品安全是人們*關心的問題。我們堅持走高端路線,生產的生態、安全、無公害的高山米自然更受消費者歡迎。”朱志香說,不僅如此,公司加工的優質米價格比普通米還要高出不少,每公斤市場零售價達16元。

  “市場上不缺大路貨,缺的是高端生態大米。”朱志香喜滋滋地說,“這叫‘舌尖’引導市場,市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當前,糧食價格“天花板”不斷下壓,農業成本日趨上升,種糧比較效益低下,如何保障從種糧中獲得更大收益?

  “公司通過在基地進行新品種、新模式試驗,了解什么稻種優質,哪種肥料管用,經過一步步的摸索,探索出了適宜當地的良種良法。”朱志香打開了話匣子,“先談良種吧。我們引進多個優質品種的水稻,對這些品種水稻的表現進行比較,*終選取了適合本地氣候、土質的馬壩小粘米,實驗成功后全面推廣種植。”

  “好米飯必須具備兩大標準:一是米要好,米粒飽滿,晶瑩剔透;二是米飯粒整,有光澤,飯香味濃,口感好。馬壩小粘米完全符合以上要求。”朱志香說,“過去我們都喊著要增產,但現在看來,更重要的是調整種植結構,多種優質品種,這樣才能賣得出去、賣得上價。”

  據朱志香介紹,他們基地的水稻栽種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也不用除草劑,全部采取統一供種、集中育秧、統一栽插、腐熟農家肥“底肥一道清”的方式進行栽植,并采取病蟲害物理防控技術驅蟲,保證種出的稻米生態、安全、無公害。

  “我們種植的水稻‘喝’的是天上的雨水,‘吃’的是有機肥,生長基本處于*原本的一種生活狀態。”朱志香語氣中透露出滿滿的自豪。

  “除了稻米的品種、產地、種植外,我們在加工、包裝、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把控。”朱志香說,比如水稻加工全程采用國內先進水平的設備,并配備了先進的檢測儀器,以保障大米的新鮮和美味。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注重養生,這類產品迎合了人們的養生需求。”朱志香分析道。

  岱鰲山牌馬壩小粘米因產量較少,而團購的需求遠遠已超過了其產量。“下一步,我們將在堅持生態種植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種植面積,不斷將產品品牌做大做強,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的無公害大米。”朱志香說。

  “生態農業的理念和實踐符合國家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解決食品‘從地頭到餐桌’一整套環節安全問題非常有效的做法。”廬江縣樂橋鎮農技站站長葛亮深有感觸地說。

  據悉,金鰲生態農業建設有限公司只是廬江縣將農業發展轉向“綠”字號農產品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廬江縣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增收”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綠色水稻種植,使全縣水稻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香”、“叫得響”。

  截至目前,廬江縣已建成29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技術攻關區、22個核心示范區,核心區面積0.28萬公頃,技術輻射總面積達8.08萬公頃,占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的82%以上,有效提升了稻米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如今,廬江大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多贏”,已成為廬江一張“頂呱呱”的新“名片”。該縣農委總工程師吳周表示,今后將更加注重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向新時代綠色現代化“糧倉”邁進,為鄉村振興蓄積強大的新動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