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近日召開的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再次提出:到2025年,全國要創建178個*海洋牧場示范區。
提到“牧場”,或許人們會想到廣闊草原上牛羊成群的景象。“海洋牧場”與之有共同之處,但放牧地點變成了海洋,放牧對象變成了魚蝦貝等海洋生物。那究竟什么是海洋牧場?為什么要建設海洋牧場?海洋牧場建設的具體內容有哪些?我們一起了解下!
海洋牧場的崛起
我國海域遼闊,島嶼眾多,岸線綿延曲折,擁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態環境條件和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長,受環境污染、工程建設以及過度捕撈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水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水域荒漠化日趨明顯。
海洋牧場建設作為解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金鑰匙。通過發展海洋牧場,不僅能有效養護海洋生物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還能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水產品,推動養殖升級、捕撈轉型、加工提升、三產融合,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海洋漁業向綠色、協調、可持續方向發。
什么是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形象地說,就是用人工魚礁給魚在海底建房子,種上海藻海草,再配套一些集魚的輔助措施,讓魚有地方安身繁殖,就像經營牧場和管理牛羊一樣經營海洋和管理水產。
海洋牧場的建設目標、規劃布局
建設目標
到2025年,在全國創建區域代表性強、生態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海洋牧場示范區178個,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全國累計投放人工魚礁超過5000萬空立方米,海藻場、海草床面積達到330平方千米,形成近海“一帶三區”的海洋牧場新格局;
構建全國海洋牧場監測網,完善海洋牧場信息監測和管理系統,實現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
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海洋牧場建設管理制度和科技支撐體系,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高效、產出持續的海洋牧場發展新局面。
總體布局
黃渤海區
截止到2025年,規劃共在黃渤海區建設113個*海洋牧場示范區(包括2015-2016年已建情況),形成示范海域面積12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設人工魚礁區面積600多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魚礁3400多萬空立方米,形成海藻場和海草床面積160平方千米。
東海區
截止到2025年,規劃共在東海區建設20個*海洋牧場示范區(包括2015-2016年已建情況),形成示范海域面積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設人工魚礁區面積160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魚礁500多萬空立方米,形成海藻場和海草床面積80平方千米。
南海區
截止到2025年,規劃共在南海區建設45個*海洋牧場示范區(包括2015-2016年已建情況),形成示范海域面積10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設人工魚礁區面積300多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魚礁1100多萬空立方米,形成海藻場和海草床面積90平方千米。
海洋牧場5種主要形式
生態修復型海洋牧場
以大型海藻場營建、人工魚礁投放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為手段,以漁業資源養護、海域生態環境修復或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為主要目的。
增養殖型海洋牧場
以增殖漁業或海珍品的種苗繁育和養殖為主要目的,增養殖品種多樣,技術水平和復雜程度各異。
休閑觀光型海洋牧場
隨著休閑漁業的興起而出現,以休閑垂釣和旅游觀光為主要目的,是海洋牧場功能的*新拓展。
種質保護型海洋牧場
多由科研機構或大型漁業公司投資,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魚類的資源養護為主要功能。
綜合型海洋牧場
一般兼具多項功能,常見的是在漁業增養殖型海洋牧場開發休閑垂釣功能,或在生態修復型海洋牧場開發休閑觀光功能和魚類增養殖功能等。
海洋牧場的效益分析
海洋牧場能賺錢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你會發現海洋牧場的不同。
生態養殖助民致富
近年來,河北省樂亭縣通過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海洋牧場、引導漁民采用新技術等措施,發展海水生態養殖,取得良好的生態與經濟效益。據介紹,目前該縣扇貝、蛤類、海參造礁養殖總面積達40萬畝,年產扇貝、海參及各種蛤類近10萬噸。
生態效益分析
海洋牧場在水生生物棲息地和漁場環境修復、漁業種群資源增殖、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生物多樣性維系等方面具有綜合的生態效益。通過海洋牧場示范區的建設,可以恢復并提高示范區及其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補充量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海洋牧場”變“藍色糧倉”
海南臨高縣新盈鎮養殖基地負責人黃達靈,48歲開始創業,通過海洋牧場養殖,62歲成為中國“十佳農民”,因為養殖金昌魚規模大,水平高又被尊稱為“亞洲金鯧魚王”。成熟的致富模式,使越來越多的臨高漁民踴躍加入到這一行列,不僅降低了過度捕撈海洋資源的無序生產,而且帶動了一批漁民的致富。
社會效益分析
為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我國海洋捕撈業正在實施減船轉產。海洋牧場建設與減產轉產政策密切相關。減下來的廢舊漁船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可以作為魚礁材料,變廢為寶;同時,建成的海洋牧場還可以為捕撈漁民提供轉產轉業出路,有助于穩定轉產轉業漁民收入,保障漁區社會和諧穩定。
“海洋牧場”財路闊
桑溝灣位于山東省榮成市區的東南部,是山東省*開闊的海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讓桑溝灣成為一種特色海產品紅鰭東方鲀的理想棲息之所。打造海洋牧場,活用生態資源,走向“致富牧場”。
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國內外的海洋牧場建設經驗,每空立方米人工魚礁區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漁獲量。按此測算,保守估計建成的*海洋牧場示范區每年帶來的經濟效益將超過150億元,十年將超過1500億元。此外,海洋牧場建設還可有效帶動沿岸地區水產品育苗、養殖、加工、外貿、交通運輸、休閑垂釣、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
海洋牧場利好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海洋漁業結構調整,有力推動了海洋牧業的發展。有意愿發展海洋牧場的福利來了,小農菌為大家查詢了下。
廣東
廣東省財政投入5億元,市、縣財政投入3億元,用10年時間在全省近岸海域建設50座生態和準生態型人工魚礁。
山東
山東煙臺將海洋牧場建設納入農業用水、用地、稅收等優惠政策范圍,近3年全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0億多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多億元,海洋牧場綜合收入達300多億元。
浙江
浙江2015年以來已投入2億多元海洋牧場建設資金。不斷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動海洋牧場養殖主體逐步納入水產養殖互助保險試點范圍,為養殖戶量身定制投保方案。
順帶一提,休閑漁業在全國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被國家大力鼓勵,有意發展的農友們可去相關部門詢問下補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