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綠色、有機、原生態、無污染成為新的消費需求。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但很多人搞不清楚這三種食品、農產品有何區別。這其中*受歡迎的有機食品,更是頻頻被爆出檢出化學農藥、假冒、有機認證不規范等問題,讓人無所適從。
我國有機產業起步較晚,有機理念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引入中國。近年來逐步發展,有機理念和有機食品已被許多人接受,國內生產的有機食品甚至走出國門,被端上外國人餐桌。不過,有機行業也受到公眾和媒體的質疑,負面新聞不時爆出。亟須加強宣傳引導,讓全社會科學準確地認識有機食品生產理念、管理要求和產品特質,讓有機食品真正體現安全與健康之義。
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有啥區別?
目前,我國品牌農產品主要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者都要符合相應標準要求且應經過認定、許可或認證,生產者才能使用相關標志,但有許多不同之處。從生產環境來說,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比無公害農產品要求更加嚴格。從生產過程來說,三者都要建立相關質量控制體系,投入品使用符合相應標準要求。無公害農產品符合國家基本要求;綠色食品限制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有機食品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從產品質量要求看,三者應分別達到相應標準要求。無公害農產品達到國家基本安全要求,綠色食品產品標準對化學農藥等要求比無公害農產品更加嚴格,有機食品不應檢出化學農藥等有機禁用物質。現在許多種植基地,雖然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準要求,但如果沒經過具有資質機構認定、認可或認證,就不能自行標稱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進行銷售。
有機食品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是有機農業,與常規產品生產不同的是,有機食品對種子來源、基地隔離帶、轉換期、動物福利、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等方面要求有嚴格規定,由于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因此有機食品的安全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營養和健康也會有較好的表現。此外,有機農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對于生態環保的貢獻更加突出,這也是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對有機農業遵循的四大原則“健康、公平、生態、關愛”*的詮釋。所以與普通食品相比,有機食品在強調安全、營養、健康的同時,更加關注生態環保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統一,確保有機農業理念能夠實現。
雖然有機食品生產過程和相關標準控制較嚴,但仍然屬于食品(農產品),不可能與藥品或保健品作用等同。此外,有機食品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其符合有機理念和標準要求,也不是很難達到的。
有蟲眼的蔬菜才是有機蔬菜嗎?
很多人認為,有機食品就是自然種植和生產出來的,除了不能使用化肥、農藥外,還不能使用各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甚至認為,如果蔬菜上有蟲眼,那才是有機蔬菜,因為這說明它沒有打農藥。其實不然。
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方式,有機農業雖然起源于傳統農業(或自然農業),但是在傳統農業技術上融入了許多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如病蟲草害防治的問題,自然農業順其自然,以犧牲產量作為代價,但有機農業并不拒絕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比如可以使用一些生物源農藥、微生物肥料等。通過在生產過程中采取物理(如殺蟲燈、黃板等)、生物(如釋放赤眼蜂等)或生物源農藥(如苦參堿等)等方式,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再比如傳統農業生產會由于品種退化、粗放管理等問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品相不佳,但有機農業通過融合現代農業科技就能生產出來品相和質量均佳的產品。
總的來說,有機食品生產投入成本較常規食品大,且有機生產開始的一段時間,大多數農產品產量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越來越多的科學試驗表明,隨著有機生產開展時間加長,不僅病蟲草害防治成本逐漸下降,而且產量也逐漸回升甚至超過常規農業產量。
目前,我國已建立嚴格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體系。不過,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未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生產。為提高有機投入品使用效果,部分生產者隱性添加化學農藥和肥料,導致有機產品檢測不過關。同時,有機生產環節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導致一些有機生產企業面對病蟲害風險無計可施,只好繼續采用常規農業投入品和生產技術。另外,目前有機產品專業營銷渠道和營銷平臺尚未建立健全,未對有機產品概念、品質和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準確宣傳,加之盲目發展,導致部分有機產品供大于求,甚至出現產品滯銷或按照常規產品銷售的情況,沒有收獲優質優價的品牌效益。同時,部分商家存在銷售假冒有機產品的現象,擾亂了市場秩序。
有機認證如何認出有機食品的真假?
違規使用化學農藥以及有機產品假冒等現象,以及有機認證不規范問題,嚴重損害了有機行業的整體形象,使有機食品備受公眾質疑。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加大對有機食品的監管力度,加快有機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實施嚴格的市場監管,加大對假冒產品的打擊力度,凈化有機市場。
同時,由于有機食品涉及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消費者一致認為認證質量與政府公信力密切相關。因此,應提高認證機構準入門檻,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根據行業發展實際需要,合理控制認證機構的數量。并逐漸推動認證機構向非營利機構發展,促進認證由營利向公益轉變。在認證機構監管方面,應建立認證機構公信力、權威性考核評價公示機制,對違規失信的認證機構一經發現,立即淘汰。
還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行業自律。要引導企業嚴格執行有機產品標準,落實有機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確保環境質量和產品質量,共同維護有機產品的公信力和品牌的社會形象。認證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教育和監督各認證機構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嚴謹規范地開展認證工作。鼓勵第三方機構建立健全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生產企業征信系統,促進認證機構有序競爭、生產企業誠信經營。
此外,加強技術支撐,提高企業有機生產水平。有機生產過程面臨的病蟲草害防控、土壤培肥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限制了有機生產水平的提高。各地應盡快建立健全符合當地實際的有機生產技術體系,支持開展有機生產投入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扶持建立有機生產技術專業服務平臺,及時對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