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北部氣溫較低,常年風沙、干旱,農民傳統種植麥豆產量和效益都很難提升。如今通過種植結構調整,這里種上了抗旱耐瘠薄的酒用高粱,高粱生長后期晝夜溫差大的環境特點,反而為高出酒率奠定了基礎。在高粱產業帶動下,沉寂的黑土地再現勃勃生機,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一到收獲時節,東北黑土地就披上盛裝,展示著累累碩果。在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的國家酒用高粱生產基地,沉甸甸的高粱穗染紅了黑土地,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中國酒芳香的秘密“中國糧”品種不斷改善
高粱具有抗旱、抗澇、耐鹽堿、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更適于在干旱、半干旱、鹽堿地區和中低產田種植,比較效益很高。而且在我國是白酒釀造中使用*為廣泛的原料,更是釀造高端白酒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高粱籽粒中含有單寧,在發酵過程中產生酚類化合物,形成特殊的香氣。所以用高粱釀成的酒口味甘冽濃郁、香味醇厚,久貯后品質更佳,遠勝于其它原料。
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的支持下,黑龍江農科院高粱研究團隊在多年的品種選育過程中,從追求以產量為主的數量型向更加注重專用品質的效益型轉變,育成了龍雜17號、龍雜18號、龍雜19號、龍雜20號等一系列適宜黑龍江省早熟地區種植的高粱新品種。其中,龍雜17號、龍雜18號、龍雜19號屬于傳統緊穗型,由于生育期早、株高矮、耐密植、抗倒伏等特性而成為適宜區機械化栽培釀造高粱的主栽品種,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黑龍江農科院育種所所長焦少杰告訴記者,黑龍江高粱生長后期晝夜溫差大的環境特點,有利于淀粉的合成和積累,高淀粉為高出酒率奠定了基礎。釀造專用高粱籽粒中含有1%-2%的單寧,在發酵過程中形成高粱酒特殊的多酚類芳香化合物,這就是中式白酒芳香的秘密。
由于我國對釀酒專用高粱品種認識的不斷增強和專用品種品質的不斷改善,目前國產釀酒專用高粱仍是優質高端白酒的*原料。焦少杰說:“盡管近幾年國外高粱大量進口,但在釀酒原料市場,我們仍堅守著中國糧釀中國酒。”
釀酒高粱供不應求中低產田有了好效益
黑龍江高粱種植區域多年來一直集中在北緯45度到49度之間,由于常年風沙、干旱,土壤肥力較低,又多鹽堿地,讓高粱的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特性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中低產田也能得到較高產量,提升經濟效益。
近年來,按照“轉方式、調結構”要求,黑龍江北部傳統麥豆產區從2011年起開始零星種植高粱,到2013年形成小規模。生產的高粱基本都被白酒企業購買,而且供不應求。2017年,九三管理局尖山農場種植了95畝龍雜19,由于效益高,今年擴大種植到3.3萬畝。對于品種表現,尖山農場負責人很滿意:“這個品種在我們這里表現得相當不錯,明年還種它。”
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刁現民對此評價也很高:“*次看到高粱這么好的長勢,這充分展現了高粱生產從品種到技術的變革,將帶動高粱產業向新的方向發展。”
與緊穗型不同,龍雜20是黑龍江農科院*新選育出的適合機械化收獲的散穗高粱品種,但是作為“龍雜”家族的一員,有一個共同特點:顏值高,產量高。“平均一株是1194個粒,如果按高粱千粒重25克來計算,每公頃40萬株,產量可達到10噸。”尖山農場副總經理呂彥學算起賬來,“按田間機械收獲損失*值10%計算,每公頃還可以達到9噸,這個產量相當高了。”
刁現民告訴記者,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成立十年來,谷子和高粱均在適應機械生產的品種選育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中矮稈谷子高粱品種實現了基本普及和換代,為產業化生產提供了支撐。
發展訂單種植鐮刀彎調結構有了突破口
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位于鐮刀彎地區,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們把發展酒用高粱作為結構調整的突破口。通過跑市場、抓訂單,2016年落實訂單種植酒用高粱6萬畝,2017年訂單種植面積達11.8萬畝,發展成為國內聚集發展面積*、種植規模水平*的酒用高粱種植基地。2018年,九三管理局酒用高粱種植面積發展到27萬畝,占黑河區域的80%,占全省高粱種植面積的25%。高粱基地全部實現了訂單種植和綠色有機種植,保底回收價格每斤0.9元,可選用的優質品種已經到達十幾個。
今年,九三管理局鶴山農場有限公司以建立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為目標,積極與市場對接,圍繞“專品種種植”這篇文章,打造了全局*的優質酒用高粱生產基地,訂單種植面積8.3萬畝,比去年增長了10倍,占全局高粱總面積的42%。
鶴山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勇忠告訴記者:“年初,公司已經與河套酒業、宜賓北大荒電子商務和宏維農業物產等企業簽訂回收訂單。種植的品種為龍雜19,是專門用于釀酒的優質高粱品種,單寧含量高達1.41%,高于普通品種3倍,十分受釀酒企業歡迎。為了保證高粱的品質和綜合產能,管理區綜合運用了優質高產良種、科學栽培模式、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綜合防控和健身防病等集成技術10項,實現了農機農藝相統一。”通過訂單種植,公司實現了未產先銷,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更好。高粱種植成本控制在每畝696.4元,預計畝產1020斤,每畝效益比種玉米高60元。全場8.3萬畝高粱可實現效益2520萬元。
九三管理局農業局局長鄒長士介紹,為了提高核心競爭力,九三管理局積極與知名酒企對接,依托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和科研育種機構,充分發揮墾區機械化程度高、科技先進、管理水平高的優勢,以降本增效為核心,以綠色優質高效發展為目標,堅持做到市場訂單化、生產規模化、管理標準化、品種專用化、營銷品牌化,逐步提高高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前來參觀考察、洽談訂單生產的白酒企業和貿易商越來越多。在不斷提高種植水平的基礎上,九三管理局充分挖掘資源潛力,通過各農場成立的糧貿公司把閑置的烘干倉儲設備利用起來,為銷區儲備、代儲原糧,為將來實現全年均衡供貨提供服務。目前,九三管理局打造的“酒糧基地、紅粱之都”已初具規模。
下一步,九三管理局將繼續優化種植結構。以“調玉、穩豆、擴經雜、提品質、突綠色、增效益”為原則,適當調整玉米面積,穩定大豆面積,增加高粱、蕓豆等雜糧及甜玉米、中草藥等高效作物訂單種植面積,支持苜蓿、燕麥等飼草種植,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