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在漁業生產過程中,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開展通過生態漁業保護、調整品種結構、發展休閑漁業、稻田綜合種養、加強科技培訓和強化安全監管等措施推進漁業綠色轉型升級,提高了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2018年實現水產品產量3.21萬噸,同比增長5.12%;漁業產值4.12億元,同比增長4.96%,*突破4億元大關,為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生態漁業保護。該區堅持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年內共舉行增殖放流活動4次,向轄區水域投放各類魚苗15萬余尾;于3 月至6月魚類繁殖期實施禁漁行動,為魚類提供休養生息的機會;針對轄區內水域因網箱養魚過度投放餌料造成總氮污染物濃度超標現象實施網箱清理整治行動,共清除拆除網箱116萬平方米,為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創造條件。
調整品種結構。該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調整品種結構,積極培育和推廣適應能力強,市場看好的鰱魚、鳙魚、羅非魚、草魚、鯰魚、斑點叉尾魚等優勢品種進行綠色養殖,全年共培育推廣優勢品種達800余萬尾,通過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提升漁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發展休閑漁業。該區把休閑漁業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工作內容,投資300萬元興建洪文興休閑漁業示范園,更新改造魚塘55畝,結合場地平整、場區道路硬化、管理用房、休閑餐廳、燒烤棚、擋土墻、停車場和種花植樹、美化綠化等為內容的休閑設施場地建設,建成可安排30人就業,*性可容納250人,年接待能力3萬人以上的休閑漁業場所,實現可減少養殖污染、改善漁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引領休閑漁業發展的示范園區拉動產業發展。
稻田綜合種養。該區在上年龍川稻田綜合種養推廣示范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新增推廣面積300畝,全面推行稻魚生態種養技術,以投放禾花鯉為主,青魚為輔,投放量提高到15萬尾,通過改善水稻和魚類生長環境,發揮“稻魚互利共生”,提高水稻和魚的品質,收到“稻因魚而優,魚因稻而貴”的互利共贏效果,促進產業發展。
漁業科技培訓。該區把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做好漁業科技培訓工作,先后選派3名技術骨干參加省級業務培訓,組織水產技術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指導服務和培訓,共舉辦漁業生態養殖和疫病防治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270人,通過開展指導和培訓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
漁業安全監管。該區漁政部門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監管,深入漁村碼頭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印發宣傳資料1萬余份,拉掛宣傳橫幅30幅,張貼宣傳標語200余條,開展漁業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講座8期,通過廣泛宣傳提升漁民安全生產意識。同時加強漁政執法,全年出動執法快艇33艘次,出動執法人員127人次,執法水域面積14萬余畝,勸說群眾自行拆除燈光抬網捕魚100余張,查處并強制拆除燈光捕魚197張,沒收電瓶等捕魚工具17件,嚴厲打擊電、毒、炸魚的違法行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