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貴州關嶺:建大棚種水果 群眾喜分紅
貴州關嶺:建大棚種水果 群眾喜分紅
農業網   時間:2019/1/17 9:56: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388

  “分紅啦!分紅啦!”一大早,八一村的村民們便來到村委門口。“周大珍,這是你今年的700元分紅。”隨著周大珍在登記本上簽了名,便領到八一村2018年的產業分紅700元。“現在我住進了新房子,村里還有分紅,村干部也經常來幫助我,真得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村里63歲的貧困戶周大珍高興地說道。

  八一村位于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全村808戶3453人,其中貧困人口為105戶342人。一直以來,八一村當地村民依托氣候優勢,主動發展經濟產業,超過一半的農戶種植早熟蔬菜。但礙于自身育苗技術不足,菜苗種植后死亡率較高,加之自然條件有一定的風險,一旦菜苗死亡后,要浪費20余天的種植時間,從而影響一季的蔬菜收入。為了切實保障群眾利益,鼓勵農戶調整產業結構。關嶺自治縣委副書記韋鋒提出在八一村建設育苗大棚,用科學的培育技術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為此,縣農業局在八一村建設了占地2000平方的蔬菜育苗大棚基地,八一村村支兩委遂利用42萬元的項目申報資金建設配套設備。

  “蔬菜育苗大棚于2018年的11月開始運行,為了更好地保障群眾利益,村支兩委與本村育苗能手鄭仕偉合作,運用他的育苗技術來保障菜苗的存活率,每年鄭仕偉支付保底租金15000元,育苗超過100萬株后的不笨,將拿出利潤的30%及之前15000元的租金,按照‘721’的模式給貧困戶進行分紅,即貧困戶占70%,合作社占20%,村集體占10%。今天我們分紅的一部分金額就是今年15000元租金,待今年年底蔬菜育苗大棚項目還將再分*紅。”八一村駐村*書記朱興寅介紹到。

  走進八一村的蔬菜育苗大棚,一片片綠色的蔬菜幼苗引入眼簾,不同的品種分別培育在不同的區域,科學而有序。據了解,八一村蔬菜育苗大棚項目覆蓋全鎮范圍,*性可育苗60萬株,年保底育苗量達300萬株。蔬菜育苗大棚的建設,讓菜農有了科學育苗技術的保障,有效降低了種植風險。

  “今天分紅的700元,一部分是蔬菜育苗大棚的收入,另一部分就是村合作社精品水果項目套種的‘短平快’項目西瓜種植的分紅。”朱興寅說道。據他介紹,去年八一村在精品水果基地里套種了40畝的西瓜,產出的5萬斤全部銷售完畢,獲利4萬余元,全部分紅給貧困戶。

  斷橋鎮先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全鎮各村都大力發展起精品水果項目,八一村也不例外。村支兩委采取“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著力發展精品水果產業。在17年底,村支兩委運用20萬元的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及每畝800元的扶貧補助,利用村里農戶閑置多年的荒地,發展種植了300畝臍橙與血橙。“合作社自籌資金加上農戶的土地入股金共計15萬元,以及各項扶貧資金,合作社主動開墾荒地,合理運用閑置的土地資源,農戶們將荒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抱團發展。待豐產期后,畝產保底能達到2000斤,按現在5元一斤的價格算,能夠基本實現‘萬元田’的目標!屆時,土地入股的農戶與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都能有分紅,有收入!”八一村負責產業的駐村干部姚寅向筆者說道。

  除了合作社自身發展精品水果外,村支兩委還主動引進豐富生態農業公司,發展種植100畝矮晚柚。由鎮政府提供16.8萬元的苗木,公司負責土地流轉、種植技術及后期的市場銷售。創收后按股分紅,其中八一村的分紅按“721”模式分紅給貧困戶。豐富生態農業公司董事長雷豐富告訴筆者:“矮晚柚3年掛果,5年豐產,畝產能達6000斤,目前的市場價格是每斤15元。現在與村合作社合作的矮晚柚項目,主要是起到一個示范性的作用,由公司帶動周邊農戶,公司提供技術支撐,降低市場風險,旨在打破群眾固有的思想觀念”據雷豐富介紹,他在外工作期間,看到省外的精品水果發展有聲有色,效益極高,就決定返鄉創業,回饋鄉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