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濱縣綏濱鎮大同村,室外零下22℃寒風刺骨,農光互補溫室大棚內,熱氣卻讓人如沐春風。草莓長勢喜人,盛開著白色的小花。“這草莓長得多好,正好春節前后上市,保守估計一斤能賣50元。”大同村黨支部書記郭合利對記者說。
大同村距離綏濱縣城3公里,人均耕地不多,304戶中有57戶貧困戶。郭合利說,要帶領大同村貧困戶脫貧,發展棚室果蔬產業有優勢也有后勁。大同村發展棚室果蔬得益于扶貧政策。2016年,綏濱縣扶貧辦投資建設3棟500平方米溫室大棚,大同村棚室果蔬產業邁出*步。2018年,綏濱縣發改局投資36萬元,實施農光互補溫室暖棚項目,新建光伏發電設施;投資100萬元擴建兩棟500平方米溫室大棚。
記者看到,大棚內,電鍋爐和循環泵正在工作,新設備形成了一套智能化恒溫供熱系統。“去年大棚用燃煤燒爐子,靠爐筒子加熱,溫度不穩定,綏濱縣發改局派駐大同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田利峰和隊員賈博天天晚上到大棚測溫,沒少挨累,作物生長和產出卻因為達不到恒溫還是有影響。今年,改用電鍋爐,溫度恒定在15℃,產量和效益大幅提高。”郭合利說。
大同村建起大棚,多虧了工作隊的謀劃。賈博說:“怎么能給大同村留下一個穩定收入?經過調研,工作隊決定引入農光互補溫室暖棚項目,安裝光伏發電設備,非采暖期向電網售電,采暖期為大棚供暖,全年都能產生效益。”工作隊的提議得到綏濱縣發改局的認可。按照規劃設計,供暖裝機可保障5棟蔬菜大棚供暖。每年節約燃煤成本約1.5萬元,每年非采暖期銷售電量增加收入1.5萬元,減少人工開支6000元,年均可節本增效3.6萬元。
賈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光伏發電向國家電網售電,年收入可達2.6萬元。去年建成以來,已發電1.9萬度,產生效益1.4萬多元。棚室果蔬基地用電申請峰谷電價,白天日光照射,暖棚溫度可達30℃,發電銷售給電網,取暖設備運行在晚上,用電谷時一度電0.29元,形成了可觀的利差。項目鏈接57戶貧困戶,每戶增收400元。“這個項目不僅是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有效途徑,也為大同村今后20年增加了每年至少3萬元的穩定收入。項目既享受了國家的優惠政策,又減少了燃煤造成的空氣污染,對生態保護、村集體增收和貧困戶脫貧都有重要意義。”綏濱縣發改局局長張洪金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