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中國雜交水稻走進尼泊爾 多渠道助尼實現糧食增產增收
中國雜交水稻走進尼泊爾 多渠道助尼實現糧食增產增收
農業網   時間:2019/2/18 9:10:00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428

  尼泊爾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的66%,農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27%,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水稻在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稻谷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0%。大米是尼泊爾人*重要的主食。然而,尼泊爾農業部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尼泊爾水稻平均畝產213-233公斤,無法實現糧食自給,每年需要從印度等國進口約70萬噸大米。

  根據中尼兩國政府間協議,為期三年的中國援尼泊爾*期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將于今年2月結束。3年來,中國援助的105項物資全部到位,為尼泊爾建設1個現代農業技術實驗室,引進的中國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在田間試驗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中方還為尼泊爾培訓了大批農業技術人員。中國正多渠道助力尼泊爾實現糧食增產增收。

  “雜交稻穗子大、粒多,產量高了很多,增收效果很明顯。”

  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向東驅車50余公里,來到尼泊爾第三省吉佑普爾村第七組。吉佑普爾村第七組位于大山中間,一條小河將村莊分為兩部分,民居散落在山腳下。一片片土地夾在民居和大山之間,地里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當記者到達村莊時,幾十個村民已經等候在村公所的二樓小會議室。聽說中國水稻專家要來,村民們興趣濃厚,后續還有村民不斷趕來,他們問得*多的一句話是“種子什么時候發下來?”

  村長瓦拉亞告訴記者,這個組有2400余人,去年政府分發了2746公斤中國雜交水稻種子。村民斯拉姆有9畝土地,是村里的土地大戶,自己還經營一個小商店。這9畝土地一季種水稻,一季種玉米等作物,一季種蔬菜,每年稻谷收成在3500公斤左右,除去自家消費2000公斤左右,其余都用來出售。

  “我7月開始,共種了500平方米的中國雜交水稻,產量是360公斤,平均畝產約480公斤,相比我此前種的平均畝產320公斤的尼泊爾本土水稻,增產高達50%。我今年要擴大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斯拉姆在自家倉庫里捧著中國稻谷告訴記者。他說,相比尼泊爾本地大米,中國雜交水稻產出的大米香甜好吃,軟硬適度,飽腹感強,“早晨吃中國大米,出去干*活都不覺得餓。”

  中國雜交水稻好處還有很多。斯拉姆說:“一棵稻苗能分出10到13株,生長整齊,松散適中,葉子上挺不披垂。莖稈粗壯,不容易倒伏,收獲后的秸稈也是尼泊爾牲畜的*愛。”由于性價比高,中國稻谷每公斤售價也相對高一些。

  與斯拉姆同樣歡喜的還有第三省拉蒂普爾村的奇特利。奇特利2018年將家里12.6畝稻田中的8.25畝種植了中國雜交水稻,平均畝產568公斤,增產2079公斤,增收8.5萬尼盧比。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中國雜交水稻分株能力強,每叢只需要插1粒谷的秧苗,當地品種需要插3粒谷,可以節省大量的種子。雜交稻穗子大、粒多,產量高了很多,增收效果很明顯,希望每年都能種植中國雜交水稻。”

  “這對尼泊爾人來說是雪中送炭,對提高尼泊爾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尼泊爾農業研究委員會技術主管比迪亞對記者說,造成尼泊爾水稻產量低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是缺乏高產優質的水稻良種,中國雜交水稻彌補了尼泊爾這方面的空白。“中國雜交水稻很受當地農民歡迎。如果在全國推廣,尼泊爾稻米需求將實現自給自足,這對尼泊爾糧食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比迪亞說。

  中國援尼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組組長張孝輝告訴記者,根據兩國政府間協議,援尼泊爾*期農業技術合作項目中方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2016年和2017年從國內引進了67個雜交水稻品種,在5個試驗點品比試驗,*終篩選出了9個品種,2018年將篩選出的9個品種在9個試驗點進行品比試驗,斯拉姆等人的種植就是上述試驗的成果。2018年,中國雜交水稻在尼泊爾5個省推廣種植4500畝以上,增產幅度為40%—*。

  “我曾赴中國參加培訓,學習了先進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這對尼泊爾人來說是雪中送炭,對提高尼泊爾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尼泊爾農業研究所*農業科學家烏瑪告訴記者。據介紹,3年里尼泊爾政府共選派93人到中國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加了科技交流與技術培訓,中方專家組舉辦27期次雜交水稻和玉米、農業綜合管理技術、農機技術和實驗室儀器設備操作培訓班,還多次組織高產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栽培現場觀摩,大米加工指導現場培訓,插秧機、收割機現場示范觀摩等,累計培訓超過1000人次。

  比迪亞表示,除了農業技術合作外,中國正在多渠道幫助尼泊爾增產增收,實現糧食安全,如2019年西藏農科院在尼泊爾北部地區進行馬鈴薯等生產技術合作,幫助尼泊爾培訓大量農業技術人才,中國企業還積極向尼泊爾推廣適合尼農業生產的農業機械設備和環境友好的農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