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藥產業起步晚,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為提高農藥自給率,國家不斷加大對農藥行業的投入力度。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藥產量與銷售額逐年上升。
農藥行業分析表示,由于農藥市場競爭激烈,新產品開發難度加大,風險增加,周期也較長,為加強研究開發實力,尋求規模效應和協同作用,增加市場份額,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農藥行業兼并重組比較頻繁,行業發展趨向集中化和壟斷化。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藥產量與銷售額逐年上升,目前已成為全球*的農藥生產國。由于發達國家農藥企業受環保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農藥的生產基地一直在向外轉移,中國農藥企業在原料配套、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從而成為*主要的產能轉移承接者。
通過對農藥行業政策分析,長期以來,我國農藥原藥企業輕創制、重仿制,產品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目前,國內約有2萬個農藥產品獲得登記,而其中不同的有效成分僅為600多種,其余一萬九千多個農藥產品多為同質產品。同時,國內農藥制劑劑型加工水平也有待提高。由于國內農藥制劑企業在劑型開發上的投入遠低于國外農藥巨頭,導致我國農藥制劑劑型加工水平較低。
我國農藥企業2000余家,其中農藥原藥企業500多家,農藥制劑企業1500多家。由于農藥原藥投資額較大,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國內農藥企業前20名多數為農藥原藥企業;農藥制劑企業投資門檻相對較低,導致我國農藥制劑市場集中度分散,其中大部分為銷售額不足1000萬元的小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農藥制劑企業只有30多家。
通過對農藥行業政策分析,近年來,國際上通過實施國際公約,嚴格管控高毒、高風險農藥的生產、使用和國際貿易,世界各國根據本國國情積極履行國際 公約,不斷采取禁限用措施。例如,近年來除草劑第二大品種百草枯已成為繼有 機磷農藥之后中毒發病率第二高的農藥品種,已被20多個國家禁止或者嚴格限制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預示農藥消費結構將發生調整,以往高毒、高殘留農 藥品種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讓位給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將是大勢所趨。例如,在除草劑領域,二甲戊靈憑借其環保、高效、低毒的特性可以對乙草胺、氟樂靈等選擇性除草劑形成廣泛替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