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農業始終是重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在河南代表團講話中又特別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到“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這是在當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對重農抓糧的再部署,對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再加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的治本之策。經過兩年多實施取得了良好進展,農產品供需錯配問題有了明顯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正在興起,農產品質量持續提升。但是農業的主要矛盾還是在供給側。要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就必須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文章往深里做、往細處做。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圍繞優質化、綠色化、品牌化做文章。在需求端,人民群眾對“吃好”的期待日益強烈,在供給端,生產者對提升農業效益的要求日益急切。解決這些矛盾和難題,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拓展中高端供給,增加銷路好、品質高、市場缺的優質農產品生產;要以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為基礎,推行綠色種養、生態循環等綠色生產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生產生態協調發展;要以鄉村特色資源為根基,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品牌,推動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鄉村產業格局。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做文章。國際農業競爭的實質是產業體系的競爭,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就難以提高農業的附加值,農業就只能是弱勢農業、低效農業??v向上,要加快構建生產、加工、物流、營銷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動三產深度融合,提高農業綜合素質、效益、競爭力,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橫向上,要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現代鄉村產業,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營造良好的鄉村創新創業環境,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促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涵蓋范圍廣、觸及層次深,絕不能以犧牲糧食安全為代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結構調整歷經三輪,是有過這方面教訓的。調整農業結構不是要忽視糧食生產,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也不是說糧食產量就不重要了。只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才有調的空間、調的底氣;同時,糧食也是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人口大國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中國糧具備做優做強的潛力,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這個優勢。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正是我們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