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昆明產權制度改革釋放農村經濟新活力(圖)
昆明產權制度改革釋放農村經濟新活力(圖)
農業網   時間:2019/3/13 10:07:00  來源:昆明日報  閱讀數:363

農村

  今年,云南昆明宜良縣北古城鎮古城社區狗街子小組的村民迎來了今年的頭件大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掛牌暨合作社股東分紅儀式。作為宜良縣*開展股東分紅的集體經濟組織之一,合作社當天共為股東發放2018年度分紅款12萬元。依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狗街子社區去年通過集體合作社發展商貿經濟,年收入預計達到100萬元。

  作為昆明市*的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宜良正通過試點改革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激發動能

  改革試點增強農村經濟活力

  狗街子小組只是改革試點中獲益的眾多社區的一個代表。在宜良縣匡遠街道永新社區,通過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除了將土地資源入股成立土地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外,還利用集體土地重新規劃建成了匡遠*幼兒園,為當地教育注入新的力量。現在,永新社區又在思考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將構建田園綜合體做大做強地方經濟。

  “截至2018年10月底,宜良縣共有821個村組全面完成清產核資,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3.3萬人,658個村組建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其余163個村組建立起了經濟合作社,實現了改革試點全覆蓋。”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介紹。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大量沉睡的集體資產特別是資源性資產被喚醒,激發了農村經濟的新動能。在北古城鎮陳家渡小組,原有的500畝板栗園此前一直分散對外承包,但由于干旱、樹齡老化,實際產值不高,改革后,社區通過民主決策將板栗園收回村小組集體管理,不僅盤活了產能不高的原有土地,通過招商引資,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打造的紫酈茶莊項目,預計年創收700萬元。

  荒地“再生”

  村民致富增強集體經濟參與感

  “在宜良縣試點過程中,通過探索收集排查、會商研判、聯動解決等機制,確保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李紹俊介紹,在宜良縣先行的改革試點中,依托專項整治行動,還確保了一批毀損土地的“再生”。

  狗街鎮小哨社區的菌山就是其中代表。過去,無序管理使私挖亂采現象大量存在,土地水土流失也十分嚴重。通過在全縣開展查處“私開亂挖”、清理不規范經濟合同等專項行動,將菌山收歸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承包,年均承包費用就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截至2018年10月底,宜良縣共查處毀林開荒面積140余畝,清理登記“私開亂挖”集體土地5.3萬畝,其中4.4萬畝收歸村組織集體管理,每年直接增加經濟收入約220萬元。

  產權改革助推集體經濟發展,也富裕了全體村民。2018年,小哨社區村民路樹充,光從村集體經濟分紅就分得了3000元錢,加上自己在集體經濟合作社做工的收入,去年一年他個人的純收入就在2萬元以上,“加上自己種的莊稼收成,在家里的收入也不比外面打工差。”而像他這樣,在家實現就業增收的村民也不在少數,激活農村資產,發展鄉村集體經濟,也增強了村民在集體經濟中的獲得感、參與感。

  因地制宜

  借產權制度改革助推鄉村振興

  2019年1月,昆明市出臺《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試點工作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而在日前舉行的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推進會上,記者獲悉,在宜良縣2019年完成*改革試點任務的基礎上,富民縣將計劃在今年全面完成試點任務,安寧市也將在今年全面完成改革試點任務。同時,鼓勵全市其他縣區、各開發區(度假)園區因地制宜開展試點工作。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我市將在今年5月底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審核上報工作,在12月底前完成成果驗收,以確保2021年全市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據悉,以此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今年4月,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昆明將出臺全市關于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意見,依托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根據昆明實際,統籌兼顧加快城鎮化進程,助推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g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