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土地流轉,一畝旱地輕輕松松就能收入400元,加上幾天來家里3個人在桑園里栽桑苗,一口氣就掙到務工費1000多元。”3月20日,百色市德??h那甲鎮多睦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斯排樂呵呵地說。
黃斯排年71歲。多睦村100多畝的桑蠶產業基地開始栽桑苗,需要雇用很多勞力。黃斯排帶上妻子和兒子加入了栽桑的行列。因為是按量計酬,多栽多得,黃斯排他們每天天一亮就出工,干到太陽落山才收工,一直干了4天。
“70多歲了,一直靠土地為生。以前干的農活也是在地里犁呀、種呀,如今還是干這些活。不同的是,以前是自家的地,現在是村集體合作社的地,但是收入和原來比可是翻了一番。”黃斯排說。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桑蠶產業后,村民不僅可以拿到流轉費,到桑蠶基地打工,每天可以掙100元左右。“沒想到70多歲,還幫人打上工了。”黃斯排笑得合不攏嘴。
黃斯排算了一筆賬,他家一共是4.5畝旱地,以前自己種的是一年一茬玉米,除去種子、化肥等成本,掙得的也不超過2000元。如今土地流轉,待在家里一年就能拿到1800元,基地有需要,合作社還叫我們去打工,工資按天計算,如果一年能干十來天工,也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這樣一來,收入就是以前的兩倍,關鍵是還沒有原來辛苦。
“能有現在的日子,得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攻堅工作。”黃斯排說,多睦村比較偏僻,以前,村民除了年輕人外出工作,致富途徑并不多。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后,多睦村鼓勵大家流轉土地,改變傳統的種養殖模式。剛開始,還有不少人不愿意。后來,大家慢慢轉變觀念,對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依賴性也不那么強了,愿意將自己從固有的土地中“解放”出來。
據該村副主任黃斯庫介紹,僅這次栽桑苗,多睦村有65人參與打工,他們的打工收入達到26585元,人均收入409元,其中貧困戶48人。
“我們建這個合作社,不僅給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帶動當地村民就業,村民不僅能夠得到土地流轉費,還能有務工勞務費收入。”村*書記農必賽說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