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貧是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的重要抓手,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也是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狀態,*終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正是基于這樣的清醒認識,近年來,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充分發揮文化扶貧的“志智雙扶”作用,以實施“四項工程”為載體,通過全面提升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水平,不斷從文化層面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志向和愿望,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有力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向縱深推進。
實施陣地建設工程
推進文化*扶貧
近年來,墨江以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契機,以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突破口,制定出臺了《墨江縣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原則,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并針對全縣山區面積達99.8%,山高路遠、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采取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村級“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及扶貧開發等建設項目整合,實行基層文化陣地定點、重點連片配套建設,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全縣共建成綜合文化站15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68個、“百縣萬村”綜合文化中心168個、農家書屋168個、文體活動小廣場678塊;建成農村大喇叭820余套,地面數字無線覆蓋發射臺9個,覆蓋率達70%,直播衛星廣播電視75000套,受益群眾達30余萬人,文化*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搭起文化扶貧橋梁
連日來,墨江多個鄉舉辦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文藝晚會”,既豐富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了黨的脫貧政策,達到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的。
據了解,近年來,為解決廣大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貧瘠”問題,墨江積極推進文化惠民下沉扶貧,通過實施全民閱讀行動、農家書屋和農村電影“2131”等工程建設,以“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方式,積極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文化法治等文化惠民服務,書香墨江全民閱讀行動及“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等縱深推進,全縣農家書屋配備圖書期刊40余萬冊,哈尼語譯制電影28部,年均開展“送戲下鄉”100余場,“送電影下鄉”2000余場,有力推動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
實施精神塑造工程
激發群眾向上動力
人心的貧困比自然的貧困更可怕,打贏扶貧攻堅戰要重視扶貧中文化對人心的浸潤,特別是對于地處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地方而言,其意義尤其重大。基于這樣的認識,墨江圍繞建設群眾身邊的“三邊”工程,建好群眾身邊的場地、健全群眾身邊的組織和開展好群眾身邊的文化體育活動,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后一公里”。通過發放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光盤、譯制地方民族語言節目雙語播出、進行民族語言政策宣傳和開設民族語言道德講堂等形式,組建了干部宣講團、百姓宣講團、民族語宣講團、巾幗宣講團和文藝宣講團,因地制宜駐村入戶開展政策宣講,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大力宣講中央、省、市、縣扶貧政策措施、重大決策部署,切實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積極營造了“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濃厚輿論氛圍,有效激發了群眾“想脫貧、要脫貧、能脫貧”的內生動力。
墨江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肖劍介紹說,目前,全縣的基層文化陣地不僅已逐步成為貧困地區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傳播、文體娛樂活動、民俗文化傳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訓的“中心”。而且通過實施精神塑造工程,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等,群眾綜合素質明顯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明新風進村入戶,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誠實守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發展生產格局基本呈現,農村上下呈現出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的農村文明進步新風氣。
實施人才培養工程
實現送文化到種文化
為實現文化落地生根,走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扶貧之路,墨江始終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注重加強鄉土人才的培養工作,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提供活動經費、加強輔導培訓、培育文化大戶等方式,不僅做到了文化“輸血”,而且實現了文化“造血”,為廣大農村培養了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隊伍。目前,全縣共組建農村小文藝隊570支(配備器樂音響設備500余支),收集整理、創編民族民間歌曲20余首,舞蹈作品20余件,廣場舞蹈6套。各村組以文化陣地為依托,積極組織開展以傳承弘揚民族歌舞、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為主的民族民間文藝表演,群眾的精神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還為地域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采取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村能人、富人、文人、藝人“四類人才”的方式,鼓勵和扶持鄉土人才開展農村文化藝術、民族民間文化等文化技藝傳承,既以示范作用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推進了文化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工作。目前,全縣共創建民族文化傳承示范村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項目傳承基地1個,文化惠民示范村3個;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省級4人、市級11人、縣級61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項、省級4項、市級16項、縣級12項,儲備名錄8項;有文物保護單位省級2家、市級7家、縣級4家。
打造文化品牌項目
實現文化助力脫貧
脫貧路上,文化不可忽視。找準文化與經濟的交匯點,讓文化建設助力脫貧,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為此,墨江依托“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文化底蘊,深入探索推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設,努力將豐富文化資源轉化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建設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村,大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國際雙胞胎節、大江野釣邀請賽等文化旅游品牌的經濟效應已彰顯;鄉村民族特色村寨自駕游、戶外體驗游等深入發展,泗南江鎮西岐村、孟弄鄉富東村和團田鎮綠葉村,2018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38萬元。同時,聯珠鎮勐簸、那哈鄉勐嘎、泗南江鎮西岐、迷帝普洱茶莊園分別入選云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創建名錄、云南旅游古村落創建名錄、云南旅游扶貧村創建名錄及云南現代旅游農業莊園創建名錄。2018年,全縣共接待國內游客557.42萬人次,同比增長20.2%;實現旅游收入49.33億元,同比增長31%。
如何把文化扶貧工作做得更加大氣、*,既要有硬功,也要用巧勁。墨江通過創新文化扶貧新模式,做到了讓群眾既吃上“文化飯”,又吃上“經濟飯”,真正實現了“文化+扶貧”的互利雙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