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賽里木湖逐漸融化的浮冰下,高白鮭正在緩緩游動。與此同時,烏魯木齊時代廣場,一家名叫“鮭來”的餐廳生意興隆,人們在這里細細品嘗著來自伊犁河谷尼勒克縣的三文魚。而在尉犁縣沙漠深處,由于塔里木河生態輸水而形成的羅布湖水域,漁民初寧寧也開始了新一年的養蟹計劃。
優質水源奠定產業基礎
阿勒泰地區的河冰正在不斷融化,迎接春天的到來。從河流到湖泊,日漸變薄的冰層下,無數魚兒正在撒歡。冰層消融后,漁網并不會從天而降。每年的4月至7月,阿勒泰地區所有天然水域全面禁漁,這一政策已實施多年。
“禁漁換來的是區域內特有魚類種質資源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以及禁漁期結束后漁民收入的穩定上升。”阿勒泰地區漁政管理中心執法科科長艾山江·買買提說。
對水資源的嚴格保護、有效管理和科學利用成為新疆漁業高起點發展的重要基礎。與國內漁業強省相比,新疆在漁業產業體系發展方面并不能說先進,但在漁業得以存在的基礎資源——水資源的水質、水類和水量上有著相當大的優勢。
“整個新疆的自然稟賦都非常好,河流大部分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甘甜清冽,水質純凈無污染,為魚類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無公害漁業及生產有機水產品的理想之地。”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蔡林鋼說,“目前,賽里木湖、烏倫古湖等水域均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的認證。如今新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為全疆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塔河流域積極有效的治理讓這一地區水資源的分布日趨合理,并涌現著新的資源點。1.2萬畝水域面積的羅布湖在近年悄然生成,*深處達7米的湖水澄澈透明,水草豐茂。初寧寧在這片新生湖泊里養殖各種魚類,甚至還有大閘蟹。“我養蟹時間不長,蟹的產量在二三十噸,在尉犁本地就賣完了。”初寧寧說。
新疆對水資源的保護也日益嚴格。2018年,河(湖)長制在全疆推行,從自治區到村,各級河(湖)長常態化開展巡河工作,累計巡河、巡湖15萬人次,實現了河湖巡查全覆蓋。
隨著河(湖)長制為代表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意味著新疆不斷加強優質天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基礎。自然資源由此成為產業資源,原有漁業經營主體必須不斷提高環保投入,而新入企業則必須在一開始就面臨更高的環境準入門檻。正是在優良水資源和更高環保要求的雙重助力下,新疆水產業的基礎優勢得以建立。
生態養殖推動漁業供給側改革
在烏魯木齊時代廣場寫字樓的一間明亮辦公室里,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丁香正在為新項目而忙碌著。“我們現有基地的漁業生產能力,在技術上可以達到6000噸,但公司決定在原基地維持3000噸的生產水平,不再擴大產量。”姚丁香說,“另辟水域而不在現有基礎上擴大生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保證水域水質的優良。”
短短四年時間,天蘊公司已經取得了11項核心技術,他們以綠色生態養殖方式建設“智慧工廠”。如在養殖綠色產品的環保網箱底部設置漏斗形狀的大型網箱廢棄物收集裝置,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做到及時收集,變廢為寶。另外,通過對庫底淤泥的收集,使固體廢棄物收集率達到97%以上。
在一系列環保措施的基礎上,殘存在水體中的少量營養物質通過發展“碳匯漁業”得到充分消減。姚丁香說:“公司每年增殖放流在水庫中的2萬尾濾食性的鰱魚、鳙魚等能有效消減氮、磷等物質,使養殖生態環境得到平衡。”
在新疆,立足打“生態牌”的企業不止天蘊公司一家。事實上,大到龍頭企業,小到個體養殖戶,無一不將生態優勢視為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擴大產能的路徑選擇上,同天蘊公司一樣,大多數從業者不約而同地選擇扁平化擴張戰略,給現有生產水域的生態容量以充分空間,而不是將其吃干榨盡。
“現在我們成魚的年產量是四五百噸,”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侯玉軍說,“但目前我們并沒有一味擴大產能,因為要充分考慮賽里木湖的環境承載力。”
這并不意味著企業放棄發展。2014年,賽湖漁業和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聘請漁業專家到公司參與科研開發,為冷水魚相關產業提供復合型人才和高新技術支持。
如今,賽湖漁業已形成高白鮭魚苗繁育、放流捕撈、加工、餐飲等完整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在產生收益。“賽湖漁業是全國*早形成白鮭屬魚類規模化生產體系的企業,目前養殖規模、水平和效益都是全國*。”蔡林鋼說,“同時我們已開始向青海、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輸出技術。”
產品進軍多元化消費市場
目前,張海江已開始謀劃今年的生意。這位烏倫古湖上的*“魚把頭”已經連續八年擔任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游活動祭湖醒網儀式的主祭人。傍湖而生的福海縣依靠漁業資源,做的卻是遠超出賣魚范圍的“大生意”。
作為*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游活動已經成為福??h享譽國內的名片,更成為新疆冬季旅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漁業相伴相生的漁家樂也已經有上千家,旅游年收入上千萬元。而在伊犁河谷、塔河流域,在無數水景相伴的地方,漁業和旅游結合造就的綜合產品已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而在消費能力相對強勁、集散平臺作用發揮顯著的烏昌地區,漁業市場為全疆從業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機會。
每年中秋節前夕,王則花就會忙得幾乎沒時間吃飯。這位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榮祥欣稻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通過有機水稻和螃蟹的綜合種養,每年有數十萬元的收益。而離她不遠的羊毛工鎮,人們在王敬輝的池塘邊排起了長隊,等著購買他養殖的南美白對蝦。
離開池塘,王敬輝的對蝦更多的是在烏魯木齊市北園春海鮮市場銷售。與以往吃水產靠“調運”不同,目前,新疆水產養殖已形成以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等大宗魚類為主,名優特品種為輔的結構層次,名優特品種多達20種。“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活蝦、活蟹半數以上是新疆本地產的。”北園春海鮮市場經理宋立軍說。
與此同時,新疆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采用直運的方式赴內地。借助現代冷鏈物流體系,那些以高端市場為目標的水產品走得更快更遠。“烏魯木齊的直營體驗店‘鮭來’經過試營業,讓我們堅定了對本地消費市場的信心。”姚丁香說,“公司養殖的三文魚,出水24小時內就可以運達上海,那是我們目前主要的終端市場。”
為保證新疆水產品的時效和安全,南航貨運開辟了“綠色通道”,新疆各地水產品從每天凌晨6時就開始登機,當天全部空運出疆。“通過專機運輸,再加上冷鏈物流體系,水產品直運取得了很大進展,”順豐速運(集團)公共事務部駐新疆辦事處總經理李守國說,“以阿勒泰冷水魚為例,能夠保證12小時以內運達部分省會城市。”
不僅如此,立足于品質,借助于現代物流體系的新疆水產品正在走出國門。2016年,賽湖漁業繁育基地所在的溫泉縣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我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該縣高白鮭、凹目白鮭、齊爾白鮭三種冷水魚產品被批準為安全示范區出口品種。
而在天山南麓,產自博斯騰湖的池沼公魚已經出口到日本、韓國。博斯騰湖漁站站長張立介紹,博斯騰湖池沼公魚進入日本市場后被定為特A產品,占到日本池沼公魚市場的七成份額。如投石入水,新疆水產品正如漣漪般由近及遠,向全球市場擴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