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青海農業科技園 用科技“武裝”農業
青海農業科技園 用科技“武裝”農業
農業網   時間:2019/4/11 15:07:00  來源:農業科技報  閱讀數:364

  如今,各種農業科技被廣泛應用,徹底地顛覆了人們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僅僅在日常生活領域,在農業種植領域,高科技更是給傳統的農業產業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讓高效農業成為青海的一張新名片。

  近日,在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基地,海東市瑞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孫瑞站在溫室大棚里,看著前來摘草莓的顧客,一筐筐地稱斤、打包,咧著嘴笑了。“今年,掙得還行,*的時候*能賣7000多塊錢吧。靠著這些‘家伙’,沒以前那么累,省心又省力,讓我們這些農民感覺幸福哩!”孫瑞指著草莓大棚里的滴灌設備對筆者說。

  來自山東的孫瑞從2013年就開始在基地種草莓,他可算得上是平安區自產草莓的“鼻祖”。現在,他和媳婦兩個人一起種了十個大棚的草莓,管理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一個大棚的草莓產量近2500公斤,從2018年底到今年3月,10個草莓大棚銷售額已近17萬元。

  “立體菜園”科技范兒十足。

  “空中結薯”?甘薯不長在地里,難道還能長在空中?沒錯,筆者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智能化和高科技生產溫室里看到,這里的甘薯正利用深液流栽培技術,長成了“紅薯樹”,實現了很好的觀賞和科普功能。

  “空中結薯”應用的是國際領先的紅薯根系功能分離與連續結薯技術,“你看,我們可以通過將紅薯由傳統的土壤栽培轉變成營養液栽培,水生根系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肥,壓蔓產生的不定根成為儲藏根,根系吸收養分和儲積養分的兩大功能分開,既方便采收,又可實現多年連續結薯,產量可以數倍提高。”園區*農師馬長蓮介紹到。

  在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筆者還看到,廊道頂上的一片片“迷你觀賞南瓜”不是種植在土壤里,而是采用了立體栽培技術。據園區技術人員介紹,立體栽培可以實現多層管道無土栽培,可高效利用空間,單位土地面積果蔬產出量比傳統方法提升3到8倍,同時,省肥、省水、節約資源、干凈衛生還能收獲一道別樣的綠色風景。

  “園區使用的是現代農業水肥一體化新技術,包括:平面水培技術、封閉式循環槽培生態栽培技術、復合式果蔬栽培技術、椰糠基質栽培技術、營養袋栽培技術五種技術,實現了自動化的供肥、施肥,在節省人力的同時也能實現科學施肥。”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說。

    科技設備到位,省力又安心。

  “兩個人管理10個大棚,能管過來嗎?”“能啊!現在都不用我們下地干活,都靠科技了,就是多操心、多觀察草莓的變化就行。”在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基地,海東市瑞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孫瑞說,以前澆水,需要有專門的人去控制開關,現在,只要打開手機,輕輕一點,往哪兒澆、澆多少都能控制,不用10個大棚到處跑。遇到種植方面解決不了的問題,拍照截圖傳給平安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的專家,他們遠程操作就幫我們把問題給解決了。

  “平安區的很多地方都使用‘大棚管家’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在手機上監測大棚的溫度和濕度,從而進行合理操作。這樣的系統設備,節省了人力成本,可以降低人工管理費20%左右。”海東市平安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以前,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我們都是身背大藥筒、一手搖閥門、一手控噴頭的傳統手動噴霧機,這樣的操作,在果蔬上很可能留下農藥的殘留。現在,我們每個棚里都有一臺硫磺熏蒸器,主要起到殺蟲、殺菌,不噴農藥,確保綠色安全水果的作用,你看,現在設備打開了,蜜蜂還是照舊采花粉,安全、健康。”孫瑞談到新購置的設備時介紹到。

  “今年,我們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購置了一架無人機,主要作用于葉面肥噴施,這樣*就能噴27—40公頃,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海東市平安區富硒園管委會的技術指導人員介紹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nwenwe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