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昌城區出發,途徑三峽專用高速,在三峽壩首、庫區北岸沿江盤山而上,約兩個小時車程,便來到“中國名茶之鄉”——夷陵區鄧村鄉。
近日,第六屆湖北三峽(夷陵)茶文化藝術節暨2019年“繽紛四季鄉約夷陵”鄉村游活動在這里啟動,無人工廠投產、茶鄉回蕩歌舞樂、茶園上演旗袍秀瑜珈秀、*美民宿大比拼……精彩節目應接不暇,來自國內外的茶葉專家、茶企代表,以及周邊游客紛紛走進茶鄉,感受茶旅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
智能工廠:投入鮮葉 吐出干茶
“茶葉已經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門路。”鄧村鄉黨委書記帥永洲介紹,當地平均海拔850米,常年云霧繚繞,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建設了生態茶園8萬畝,有茶企80余家,其中*龍頭企業2家。
來到蕭氏茶產業科技園,走進茶葉智能化潔凈工廠,投入鮮葉后,廠長沈義鋒按下啟動鍵,只見自動化生產設備全部打開,新鮮嫩芽經清洗、脫水、干燥、殺青、揉捻、整形、烘干、提香等工藝后,直接產出了干茶。沈義鋒告訴記者,工廠電、氣等清潔加工能源使用率*,自控率達98%,可年加工茶葉2000噸。“這是全球*茶葉智能化加工無人工廠,項目總投資3億元,由我們獨立自主研發,融合多種先進茶藝加工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投資規模*、科技含量*的智能化茶葉加工廠。”蕭氏集團董事長肖勇介紹,“無人工廠”從鮮葉到成品全程數控自動化,可有效解決傳統制茶人工加工、依托感觀把控質量的不穩定性,保證茶葉品質恒定如一、潔凈安全。
匠人精神:天然出秀色 手上見高低
當天上午,在鄧村綠茶集團中心加工基地,一場茶葉技能決賽正在進行。10名經過初賽、復賽層層角逐,來自各大茶企、合作社的選手們抖、撒、抓,個個施展起起自己的拿手絕活,比手法,更講究溫度掌控,茶品觀外形,茶水看湯色,品茶先聞香,一較“手上功夫”高低。
為優化名優茶制作工藝,今年,鄧村綠茶*將高山茶開園及人工采茶作為名優茶的主要原料,要求達到芽葉完美、鮮嫩度和勻凈度高的標準。夷陵還大力普及標準茶園技術,建成高效標準茶園面積11萬畝,九項茶葉基地建設標準在全國推廣;實施“藥肥革命”,開展茶樹綠色防控,迎來湖北省茶葉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培訓會。“2018年,宜昌茶葉種植面積88.8萬畝,夷陵23.4萬畝;茶葉產量,宜昌8.9萬噸,夷陵2.81萬噸。”打開宜昌茶產業經濟“版圖”,夷陵貢獻的可不僅僅是“塊頭”,過硬的茶品質、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培育出了“蕭氏”“金香品雪”“鄧村綠茶”“峽州碧峰”等眾多知名品牌。
憑借一代代茶人的努力,今天的夷陵茶具備了“形秀麗、綠豆湯、板栗香、耐沖泡”的特點,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出口到摩洛哥、迪拜、阿爾及利亞、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榮獲“中國茶葉行業發展示范縣”,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轉變。
文化賦能:茶旅融合 拓展縱深
“鄧村森林覆蓋率達90%,負氧離子含量是國際空氣清新標準量的6.67倍,是天然茶旅融合康養之地。”帥永洲介紹,坐擁綠水青山的鄧村,在堅守生態“底色”的同時,開始全力打造世界知名茶旅休閑目的地。
春到夷陵,精彩“鄉約”的可不只是鄧村。作為三峽茶谷的核心區,太平溪鎮憑借鄰壩近港的區位優勢,打造了一條集高峽平湖、紅色教育、茶旅融合的多功能旅游路線。
從賣產品到賣風景,在夷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做強農業、跳出農業,夷陵變田園為景區、農房為民宿、農產品為商品,傳統的勞動變身為休閑的體驗,走出了一條“大農業+大旅游”的發展路子。
如今的夷陵鄉村,處處是景,四季皆景。小鴉路沿線百里精品柑橘走廊人氣爆棚,宜大路高效茶葉走廊榮獲“全國茶鄉之旅特色線路”,“桔黃稻香”戶外休閑運動游、“茶色生香”茶鄉觀光體驗游、“陌上花田”分鄉多彩田園游等6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持續火爆,輻射省內外。
有著“世界茶樹生長黃金坐標”“萬里茶道源頭”美譽的夷陵,用科技提升產業水平,解放出人力,做好茶旅融合、拓展產業縱深,闖出新“茶道”,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2018年,夷陵區共接待中外游客178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95億元,同比均增長18%。其中,鄉村旅游接待人次達628萬,帶動6萬多人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