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屆中國茶旅大會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舉行,會上授予五峰縣中國茶旅大會*會址,編制發布湖北省*茶葉指數——五峰茶葉指數,并列入中國六大地方名茶指數序列。這是繼2017年獲得“世界茶旅之鄉”后,多張*名片花落五峰。
五峰全縣近半耕地是茶園,過半人口種茶、事茶。早在18世紀,“宜紅茶”從這里出發,漂洋過海運抵俄羅斯圣彼得堡。
近年來,五峰“生態立縣、旅游富縣”繞土家風情、涼爽經濟、茶鄉文化實施茶旅融合,用心沖泡出一碗“土、涼、茶”。
補短板:茶市“小漢口”百年復興
《五峰縣志》這樣記載民國初年五峰漁洋關茶貿盛況:“茶工萬計,騾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熱鬧,通宵達旦,素有‘小漢口’之稱”。“如今,五峰綠茶紅茶在省內知名度較高,茶葉品質很高,但在省外市場認知不足,與市場地位不相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
如何重現茶市“小漢口”榮光,將五峰茶產業推向新高度?
建市場,補短板。2018年4月,五峰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湖北西南茶葉市場掛牌,59家茶商落戶。當年,各地茶商采購五峰茶葉5600噸,交易額3.05億元。五峰近兩年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引進江浙龍井43、安吉白茶、黃金芽等7個新品種,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茶葉基地建設和老茶園改造,建設標準高效茶園。
借文旅,強內力。去年,漁洋關鎮被國際茶業委員會授予“世界茶旅古鎮”稱號;今年3月,中俄“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漁洋關鎮古茶道漢陽橋段位列其中。
如今,五峰正構建“12575”旅游城鎮體系,即大力建設漁洋關旅游名城,2個特色名鎮,5個旅游集鎮,全縣75%的村發展鄉村旅游,輻射帶動所有村收獲旅游紅利。依托新城山水,串珠連線漁洋山茶主題公園、古茶道、宜紅茶工業遺址、茶交易市場、茶博館與漁洋河水景觀,加快建設茶葉特色小鎮和一批茶葉主題公園,做靚茶文化名片,構建交易市場、電子商務、基地建設、出口加工、主題公園、特色小鎮、文化傳承融合發展的大格局。
升級品牌:讓五峰茶葉香飄萬里
王慶表示,茶企要捕捉消費市場新變化,不斷創新茶產品;要補齊市場短板,改變過去五峰茶企單打獨斗的局面,升級茶葉流通大市場,運用市場力量,提高品牌規模效應。
此次茶旅大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聯合五峰縣政府,共同編制發布“中國茶業指數之地方名茶指數——五峰茶葉指數”。此指數是繼安溪鐵觀音、新昌大佛龍井、浙南綠茶、橫縣茉莉花茶和信陽毛尖之后,該協會與地方共同編制的第6個茶葉指數。
五峰茶葉指數主要監測茶市交易實時數據,登記交易數量、價格,再編制成指數。王慶認為,作為五峰茶市晴雨表,該指數可合理引導消費和投資,讓五峰茶葉在全國茶市中有定價話語權,提升五峰茶葉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市場渠道也有突破。五峰縣境內的湖北西南茶葉市場,5月26日與北京馬連道茶城、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等全國十大茶市簽約,將共推五峰茶葉品牌。
以茶為媒:生態美與脫貧同頻共振
站在五峰采花茶業青崗嶺生態茶園觀光平臺上,遠眺蒼穹,湛藍如洗,滿山蔥翠,21萬畝茶園茶香沁人心脾。2012年至今,采花茶業“百名市民早春探采花”活動已連續舉辦8年。每年春茶季,游客漫步觀光步道,自采、自制新茶。如今,青崗嶺生態茶園已成武漢、荊州等外地游客眼中的網紅,人氣爆棚。
眼下,茶人沈彥冰正加緊建設茶山藝術公園和茶空間美術館,通過美術館、文創產品中心、自然農耕茶產業實驗基地、藝術公園等載體,塑造全新的茶山面貌和多元化的旅游體驗,為五峰茶旅融合帶來新內涵。
茶園美似景區,雖在深山有遠客。灣潭鎮茶園村古茶樹眾多,百年以上的土家傳統民居吊腳樓有288處。2017年,茶園村與武漢市海山集團簽訂投資,帶動村民以茶興村、茶旅富村。
五峰鎮香東茶葉風情園老板李建琴,經營茶園近20年,以往,制茶、賣茶,年收入2000多萬元。如今,茶旅融合發展,游購娛一條龍,茶葉銷售額實現翻番增至5000多萬元,“原來一家人干,現在帶動10多戶靠這吃飯。”
茶旅融合,掘金生態,生態茶園活了。以茶為媒,五峰借助“春茶旅游節”“五峰藍·茶鄉韻·土家情”旅游推介等特色活動,深度推進茶旅融合。
今年,五峰春茶開園面積19.6萬畝,干茶產量4800噸,茶葉大市場拉動鮮葉收購價格上漲,春茶銷售收入增長10%,達4.85億元,茶旅融合帶動該縣旅游綜合收入從2011年2.5億元躍升至去年32億元,8年增幅超過12倍。
“五峰擁有燦爛厚重的土家文化、涼爽宜人的氣候、悠久的產茶歷史。”五峰縣委書記陳華表示,“我們將喚醒資源優勢,打造集市場、加工、主題公園、特色小鎮和茶鄉文化于一體的茶產業多元融合基地,用心做好一碗‘土、涼、茶’,加速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