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尋甸縣柯渡鎮新沙村委會的榮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村民孫樹鳳和鄰居們正在田間忙碌著。*的勞作后,他們人均可獲得70元至80元,一年下來,經常到基地務工的村民可以掙個兩三萬元。“比以前種苞谷、小麥掙得多多了。”孫樹鳳說。
這片基地的農田以前以種苞谷、烤煙為主,如今放眼望去是一片片大棚。大棚里,去年栽種的200多畝三七長勢喜人,今年年底就能采挖;今年栽種的240多畝三七也長出葉子,兩年中,為村民提供很多工作崗位,實現務工增收。
2018年,尋甸縣正式脫貧摘帽,但幫扶力并未減弱。為了鞏固扶貧成果,幫助當地群眾持續增收,柯渡鎮的10家合作社不斷摸索產業發展的新方法,尋甸榮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充足,氣候較好的特點,定位發展種植高原特色中藥材,主要以種植三七、黨參為主的路子。“種植三七投資大,但前景較好,種植黨參投資小,周期短、風險低、效益高,適合農戶大面積種植,合作社負責提供種苗、技術,保底回收。這個基地的建成及使用,不僅能帶動新沙村的農戶就業創業、增收致富,今后還能輻射帶動尋甸縣三七、黨參種植發展,讓三七、黨參成為新沙村和柯渡鎮的一張名片。”合作社負責人楊開喜說。
2017年,楊開喜與文山三七種植能人合作,在新沙村種下了*片三七。短短兩年,合作社已經帶動新沙村95戶貧困戶和其他村委會的180戶農戶參與種植。合作社日均用工量50人,栽種期可達兩三百人,每年為當地群眾帶來務工收入100余萬元。周邊的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可實現土地收入50余萬元。合作社還簽訂了扶持模式協議,貧困戶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入股到合作社,按照股金數額年底分紅。
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幫助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柯渡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重點發展山地牧業、林下經濟等特色種植養殖業,通過入股土地等方式,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促進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種植提質增效,基本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養殖業全覆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建檔立卡戶”模式,柯渡鎮建成了新村花卉、新沙三七等產業發展基地6個。向遴選出的10個合作社入股產業扶持到戶資金1684.91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發展資金全覆蓋。
2018年,柯渡鎮發放入股分紅118.57萬元,直接扶持投入資金490.11萬元,向1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產業發展貸款823萬元。通過2018—2020年產業扶貧三年項目的滾動實施,各類產業項目將全部覆蓋柯渡鎮19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助推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