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雞喂食、打掃雞舍、撿雞蛋是吳錫寬老人每天的“功課”。“如果我不把雞養好,就辜負了國家的好政策。”一個春日的午后,住在重慶市萬州區龍沙鎮馬巖村1組的吳錫寬開始打掃雞舍。雞舍里,60多只土雞“咯咯咯”地圍著他打轉,叫個不停。
年過七旬的吳錫寬老人笑著說:“這是幫扶單位去年給我們送的雞苗,養了大半年,一只有三四斤重,吃的是玉米、谷子、豆子,純屬土法喂養,是原生態養殖。”
一直以來,由于位置偏遠,再加上年老體弱不能干粗重活,他們生活非常困難。
為了改變現狀,2015年,幫扶單位為每個貧困戶送去了20只雞苗,希望他們通過這一方式為家庭增加點收入,早日脫貧。
接過送來的雞苗,吳錫寬激動不已,“感謝黨和政府幫助我們發展生產,解決困難,我一定會把雞養好。”他希望通過這批雞賣個好價錢后擴大養殖規模,進一步實現自己的脫貧夢。
“相關部門的幫助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吳錫寬告訴筆者,缺乏技術,村上還會聯系技術人員給予技術指導,同時還免費提供防疫。
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吳錫寬的養殖技術飛速提高,雞場的生產逐步步入正軌,并擴大了養殖規模,從20只雞變成了100只。效益逐年遞增,2016年順利摘下“貧困帽”。
吳老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賬本給我們看,陳舊的賬本上記錄著去年年底的銷售情況,“賣雞一只110元,4只540元,5只510元……”總共加起來賣了30只公雞,差不多接近4000元的收入。一旁的老伴兒告訴筆者,春節的時候,每斤可以賣到14元,現在行情不大好,就留著剩下的母雞下蛋,每天大約30來個,一月下來,也有一筆不錯的收入。
“他家的雞是純糧食喂養,包谷、谷子都是從周邊的農民家里收購的,是實在的土貨,肉質緊、脂肪少。我們有幾位朋友吃了他家的雞后,經常叫我幫他們帶回去。”村干部對此夸贊不已。
聽說吳錫寬養雞養得好,不少貧困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幾年來,吳錫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勤勞致富這樣一個事實,也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只要樹立起生活的信心,靠著勤勞的雙手,我們也能闖出一條自主創業的成功路。”吳錫寬說,現在自己的年齡大了,不求養的數量多,只希望就現在這不大不小的規模,養好就行了。他已經將技術經驗傳授給了更多的貧困戶,讓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筆者得知,通往吳錫寬家門口的泥結石路,今年將進行硬化,解決了他們一直以來心頭的顧慮。道路硬化了,不管是商販來收購,還是客人來現場買都要方便得多,市場銷路將大大擴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