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從陜西梁家河村到湖南十八洞村,從河北正定到福建寧德,扶貧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事情,“花精力*多”的工作。學習《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可以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有著扎實的實踐基礎和深厚的理論源泉,他深刻地把握和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工作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在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的同時,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思想基礎,為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突出的短板。雖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樣的小康,但如果現有的七千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讓人信服。”正是有了這樣的戰略定位和科學指引,近幾年脫貧攻堅全面開展以來,中國的減貧事業才能以每年減少一千多萬貧困人口的速度穩健推進。眼下,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面對剩下的*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精神內核,關系到我們能否以過硬質量與成色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脫貧攻堅沿著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
要在*精細上做文章。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普遍貧困,需要通過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區和群眾受益?,F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重在*,成敗之舉在于*??偨Y各地實踐和探索,好路子、好機制的核心就是下足繡花功夫,做足科學文章,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方略,“在*施策上出實招、在*推進上下實功、在*落地上見實效”,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
要在轉變貧困地區發展方式上下功夫。“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盡管往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具有生態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和山水文化優勢,樹立發展信心,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就一定能把黃土變成金。
無論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異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還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都是針對“窮根子”科學“開藥方”的過程。目的就是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文明傳承等方面轉變貧困地區曾經落后的發展方式,堅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擅長做什么才做什么,立足于貧困地區群眾的長遠利益,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絕不為干而干,不搞表面工作,把每一份資源和精力都用到刀刃上。
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總書記多次強調,“脫貧攻堅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能層層加碼,提不切實際的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是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水平。在此過程中,既要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等不良作風,也要警惕好高騖遠、吊高胃口的傾向。在脫貧攻堅的后半程,尤其要防止急躁癥,堅持時間服從質量,不隨意“早退”,不搞層層加碼,在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上下足功夫,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我們要堅持以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指引,堅持不懈、穩扎穩打,盡銳出戰、真抓實干,不折不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兌現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