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周末,但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的6200名縣鄉干部的狀態是“忙而快樂著”:忙的是他們按照縣里統一要求,圍繞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等涉及鄉村振興方面內容進村入戶逐戶“詢計摸排”;快樂的是在近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南省貧困縣脫貧退出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內鄉縣成功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陽市內鄉縣通過黨建引領,積極探索實施了普惠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七個全覆蓋”新舉措。截至2018年年底,共實現93個貧困村16989戶54390人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由兩年前的6.98%降至0.87%。
養殖產業資產收益全覆蓋。依托本地上市的河南省牧原養殖有限公司,探索“政府+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金融+貧困戶”的“5+”扶貧模式,成立聚愛合作社,連續10年給予入社貧困戶每年每戶資產性收益不低于3200元,目前已累計給入社貧困戶發放分紅9621.68萬元。其模式成功復制到全國13省39縣、惠及32萬貧困人口。
光伏產業資產收益全覆蓋。成立聚能光伏發電公司,以每戶配置5千瓦的規模,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77兆瓦,貧困戶可連續20年實現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資產收益,已為貧困戶發放分紅5990萬元。
扶貧就業車間全覆蓋。在97個貧困村中建起扶貧車間120余個,因人設崗安排138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
貧困村集體收入實現全覆蓋。所有貧困村成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縣財政向每個合作社注入20萬元啟動資金,各合作社向銀行貸款80萬元,每個合作社把100萬元入股牧原建筑公司,作為優先股,按年化10%收益分紅;縣財政每年為貧困村各安排20萬元償還貸款,*終達到每村資本金100萬元,每年收益10萬元。
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整村不留“死角”。采用PPP模式融資5.06億元,按照每村300萬-500萬元投入標準,對貧困村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整村推進項目,目前此項工程已全面高質量建設完成。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實現了全覆蓋。兩年間高標準建設44個集中安置區,目前已有2150戶6875人搬遷入住,同時配套文化廣場等“七有”設施落地。
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全覆蓋??h財政拿出2000余萬元,在馬山口鎮、大橋鄉分別建起“一站式”的高標準集中托養中心,目前已入住100名貧困重殘人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