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藥配方助劑每年使用量超過50萬噸,隨著航空噴霧等新型*減量施藥技術的推廣,有專家預估未來噴霧助劑的市場也近50萬噸”這是日前在四川樂山召開,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的第二屆農藥制劑與助劑發展交流會上傳遞的信息。
據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張文君副總農藝師介紹,中國農藥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制劑和助劑研發與應用水平有了巨大發展。全世界千余個農藥品種中,我國有登記有生產的約680種,已經批準登記證約42,000個,涉及2,200多家農藥生產企業。其中,已經登記的農藥制劑產品約36,700個,占登記總量的89%,而且制劑產品占據了我國農藥出口總量的65%,是我國農藥出口的主力軍。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比較,無論是制劑加工水平,還是產品品牌價值等方面,我們都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需要的不斷增長,農藥劑型綠色發展,助劑功能性配套型開發,為農藥制劑和助劑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發展壓力、機遇和巨大的空間。
張文君指出,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順應農業生產發展要求,農藥行業如何整體再上新臺階,農藥制劑產品結構如何持續優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制劑是農藥的使用終端,藥效好不好,安全不安全是使用普遍關注的焦點,而助劑是制劑的重要組成,是藥效發揮的關鍵。
據統計可以用于農藥助劑的物質約有3,000余種,我國常用的農藥助劑也在200種左右。
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功能助劑研發中心教授級高工張宗儉認為,助劑按使用方式分類可分為配方助劑、桶混噴霧助劑,通過噴霧助劑的使用,可以改善藥液的表面張力,增加藥劑的滲透能力,提高抗雨水沖刷的能力,防飄移、抗蒸發、抗光解,改善不同農藥或葉面肥的兼容性等,大幅度提高農藥利用率,并能彌補常規農藥劑型產品對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噴霧作業的適應性,從而提高防治效果,推動*施藥、減量施藥等新技術的應用,為農藥制劑和助劑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發展壓力、機遇和巨大的空間。
據統計,2016年全球農藥助劑市場估值29.8億美元,預計該市場市值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9%,到2022年將達到42.1億美元。中國市場配方助劑使用量超過50萬噸,噴霧助劑市場空間依舊發展巨大。
在制劑產品開發上,協會農藥制劑與助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吳學民教授認為,固液和液液非均相體系開發新技術、界面性能與靶標攜帶、飛防植保技術的發展、省力化制劑的發展、控制釋放技術的發展、農藥制劑新技術的發展、種子處理劑的發展等成為行業熱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