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新建小樓整齊矗立、一個個視頻監控布防在村內各主要路口……廣東省定貧困村廣東惠州的博羅縣麻陂鎮塘尾村這幾年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2010年隨丈夫返回塘尾村發展事業的“外來媳婦”李芬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說著一口流利客家話的李芬,很難想象她是湖北人。她出生于1980年,2017年當選為塘尾村村委會主任。
“想為村里做點事”
“那時候,村里的基礎設施很差,生活非常不方便。”與村民相處中,李芬萌生了競選村委會主任的想法。她覺得村里的民風很淳樸,但經濟沒有發展起來,所以想為村里做一點事。2017年5月,村里換屆選舉,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參選,沒想到竟然獲得村民們的支持,這讓她既興奮又緊張。
塘尾村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麻陂鎮東北部,下轄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00多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45戶139人。李芬就任村委會主任那年,恒大集團正式幫扶塘尾村。村民*迫切的需求是什么?需要駐村工作組、村“兩委”干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村民白天勞作,晚上才有空閑,李芬就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每天晚上8時準時到各村民代表家中“報到”。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項工作終于順利完成。
當時,塘尾村“臟亂差”,村道狹小,村民也沒有休閑娛樂的場所。李芬認為,把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好,才能讓塘尾村更加宜居,讓鄉間風光更容易留住鄉愁。于是,她開始在建設文化廣場、綠化美化、道路拓寬等方面開展工作。
積極發展產業確保小康路上不開“倒車”
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李芬和村干部一起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并開展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等,村民的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如今,塘尾村集體收入由2015年的0.64萬元提高到2018年的31.04萬元,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基本標準,并實現預脫貧。
“想在小康路上穩步前進不開‘倒車’,這就需要實施產業扶貧,塘尾村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李芬還說,她計劃把水稻、茨菰種植打造成在惠州有品牌影響力的產業,在此基礎上,推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項目開發,通過產業興旺,促進群眾就業,提高群眾收入。同時,穩步推進塘尾村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把塘尾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