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武漢種博會引領30分鐘都市農業生活圈(圖)
武漢種博會引領30分鐘都市農業生活圈(圖)
農業網   時間:2019/6/13 14:14:00  來源:長江日報  閱讀數:373

武漢種博會

  6月13日,長江新城武湖之濱,2019武漢種業博覽會拉開帷幕。

  本次種博會主題為“建綠色種都 助鄉村振興”,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武漢市農業科學院、黃陂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種博會會期8天,地展、館展、網展“三展”將同步進行,展示中外種子商、農業科研機構選送的新成果、地方特色品種共計3200多個,參展的企業和農業研究院校600多家,中外種子經銷商、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等專業代表2萬多人。

  會展之路越走越寬,樹起武漢種都建設“一面旗幟”。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自2015年6月以來,武漢種博會以服務“武漢·中國種都”建設為目標,克服困難執著前行,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中部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種業盛會,成為武漢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武漢種博會歷經5年,走出了一條省市共建、資源共享、特色共創之路。組委會成員單位堅持共商共舉,把省市行政資源與科研、市場資源整合起來,共同搭建平臺,使武漢種博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堅持“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每年帶動數千項科技成果走向社會,數千家企業走向市場,形成產學研共興共榮的格局;堅持高質量發展,服務企業、農民、市場,既開展實物展示、現場展示,也開展數字展示、信息化展示,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關注農業。

  種都功能更突出。種博會是“武漢·中國種都”建設規劃的重要抓手,集品種現場展示、種業學術交流、商貿洽談、技術推廣、科普教育、休閑旅游于一體,多年培育的“三展”模式日趨成熟。武漢獨有的先天地理優勢、南北兼容的氣候條件,10多年基礎建設和基地管理經驗,使得“地展”成為國內眾多種業展會中*顯著的優勢。今年,種博會重點配套工程——農業科技展示館的建成啟用,使得“地展呈現,館展交易”的規劃扎實推進。田間參展品種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直接獲得品種和商家信息,實現與“網展”互聯。展會期間,中央及省市各級媒體通過視頻直播、圖文直播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與參會者分享行業新成果,形成企業展示、全民參與、*、產業推廣的模式,帶動種業全產業鏈良性發展。

  示范推廣更顯著。如今,武漢種博會被譽為“不落幕的田野盛會”,已實現跨越全年、季季有展示。例如,今年春季蔬菜會吸引200多家國內外知名種企參加“地展”,基本涵蓋了湖北省春季種植的全部蔬菜種類,參展品種3200多個、農業新裝備40余套,有500多家企業、20多個省市蔬菜種業同業協會與會。一號品牌交易館內可搭建企業形象特裝展位50家,標展190家,實現參展種子企業與中部300多個農業推廣部門和蔬菜生產基地的直接對接。在參展辣椒、西瓜、鮮食玉米品種中,將評選出*品種各10個,作為2019年-2020年湖北省武漢市周邊尤其是*扶貧地市州縣蔬菜基地重點推薦種植品種。

  今年,武漢種博會開展新一輪市場化運行主體的遴選工作,為種博會創造更好的辦會機制,讓承辦單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品種展示工作中來,以專業的特長做專業的事業,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農民越來越親,種博會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

  2019武漢種博會新聞發布會上,一款來自紅安的“紅寶蘿卜”再次亮相。這個蘿卜品種是2017年武漢種博會上“院縣合作”培育的一個成果,從紅安縣蘿卜的種子培育、田間栽培,到后期的無公害生產,武漢市農科院提供了全程技術服務。

  目前,“紅寶蘿卜”主要在紅安縣城關鎮胡家河社區和杏花鄉剝岸村蔬菜基地等處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12000畝,帶動300余戶貧困戶脫貧。

  黃岡市農業局介紹,利用“院縣合作”平臺,紅安縣連續幾年組織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企業代表參加武漢種博會,展示紅安特色蔬菜產品,觀摩、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推動全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種博會以“建綠色種都 助鄉村振興”為主題,廣邀*扶貧相關市州縣農民代表親臨現場參與,實地了解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吸收新模式,引進新裝備,探千品佳蔬,選地道良種,并與企業代表面對面誠心交流,探討脫貧新路徑。

  種博會期間,還將舉辦鄉村振興大講堂、中部五省種企·基地對接會,為農戶搭建一個與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溝通交流的平臺,給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參與者提供近距離對話機會,解讀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介紹*新種業科技進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湖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指出,作為農業產業的排頭兵,種業迎來了*的時代。把武漢種博會融入*扶貧方略,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加快好品種、新技術在產業扶貧中的推廣應用,形成區域性的優勢產品,將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增收致富。

  離市民越來越近,30分鐘“都市農業生活圈”快速成形。

  2015年6月18日,首屆武漢種博會拉開帷幕,武漢瞄準千億種業產業,將大型農業會展*引入鄉野田間。從此,每年6月中旬,武漢市民及種博會的國內外粉絲們多了一分來自田野的牽掛和期待。

  2016年,種業開始成為農業的風口產業,武漢種博會助力產業“出品種、出人才、出機制、出企業”,被政府部門、科技界、企業界寄予厚望。貫穿當屆種博會全程,組委會發起的武漢首屆“美味陽臺”評選活動,大大拉近了普通市民與武漢種業的距離。

  2017年,武漢種博會開始搭建“全年不落幕的田野盛會”,從雙低油菜、水生蔬菜到先鋒鲌、多倍體水稻,武漢種業局部邁入業界領先行列。種博會上,市民紛紛追捧農業“尖板眼”,用手機掃二維碼探尋蔬果前世今生,小盤向日葵等“網紅”品種成為城市陽臺新寵。

  2018年,武漢地鐵陽邏線正式開通,武漢種博會跨入“地鐵時代”,開啟全民參與新起點。隨著種博會參會成本降低,影響力提升,整合資源打通一體化全鏈條,帶動了更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江北快速路通車了,青山長江大橋按計劃也將于年內完工,從市區到武漢種博會現場不僅將實現多種交通方式抵達,而且更加方便快捷,一個以種博會為中心的30分鐘的“市民都市農業生活圈”已經初具雛形。

  本次種博會,為了調動市民更多地參與農業,了解現代農業,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農業小課堂,更多地接觸大自然。現場不僅設立了新優品種展示區、露地蔬菜全程機械化演示區等展區,還設置了2萬平方米“市民采摘區”、1600平方米 “農耕文化區”,供市民開展親子采摘活動,體驗農耕文化,邊參觀、邊品嘗、邊采摘、邊休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qif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