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塊車間里,幾萬個礦泉水瓶擠壓成一噸重的“料塊”。這項技術將用于農藥瓶、塑料膜等農業廢料的收集利用上,不久后在哈爾濱市通河縣投用,有利于引導農民隨手收集田野里的相關廢棄物。6月12日,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在通河縣召開2019年農業“三減”現場會,冰城對糧食增產提質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為減少化肥、除草劑和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保障農業生態安全和產品安全,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在通河縣舉辦了2019年市域水系農業“三減”技術培訓班,現場給9區9縣(市)農村農業局的局長、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植保站站長等上了一堂生動的“三減”課。
在冰城的田間地頭,農業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變化,通過引導帶動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做示范,用“節本、提質、增收”的吸引力,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主動實施“三減”。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制定技術標準,教農民“怎么減”,逐步實現“三減”提檔升級。
按照哈爾濱市農業“三減”要求,應盡量用有機肥、農家肥替代化肥,把不合理的使用量降下來,把過量使用的勢頭降下來,穩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養分及有益菌群數量,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發育的土體結構,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利用。
為減農藥,省、市蟲害監測網點正在發揮作用,并推廣使用蟲情測報燈等先進測報工具。科學指導農民減少用藥,達標防治。利用植保無人機作業、補貼更換節藥噴頭等方式,提高農藥使用效率。
在田間地頭,白色污染是一個痼疾,不可降解的塑料能在土壤中存留200年,對土壤和水造成極大危害。為大力推行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各區、縣(市)都在學習“克山模式”,建立“配藥站—配藥點—回收點”三級體系,引導農資企業開展廢棄包裝有償回收。
通河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主任魏沖說,為確保通河生態稻的品質,通河縣幾年前就開始對農田廢棄包裝回收處理,組織城管、環保等多部門合力,將縣城內8家廢品回收站合并成一家,并遷出了縣城,督導規范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回收站收集了許多農藥瓶、塑料膜,下一步,將對這些農業廢料進行集中處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