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億萬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體現文明進步的標尺,習近平總書記時時牽掛心間。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調研、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
16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推動實施“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樹立了標桿。“千萬工程”被當地農民群眾譽為“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受歡迎、*為受益的一件實事”。2018年9月,浙江“千萬工程”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牽頭抓總,多部門合力推動,各地區真抓實干,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領域取得明顯突破,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點到面全面推開,充分映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浙江樹信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浙江“千萬工程”起步早、方向準、舉措實、成效好,不僅對全國有示范作用,在國際上也得到認可,深入學習推廣浙江經驗已經成為各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制勝法寶。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會同浙江省有關方面,研究提出了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意見建議。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簡稱《報告》),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報告》總結浙江推動“千萬工程”的堅守與實踐,主要有7方面經驗:
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始終堅持高位推動,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始終堅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難;始終堅持系統治理,久久為功;始終堅持真金白銀投入,強化要素保障;始終堅持強化政府引導作用,調動農民主體和市場主體力量。
《報告》印發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了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對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各地高度重視,認真學習貫徹落實。30個省(區、市)通過現場會、視頻會等進行專題安排部署,28省(區、市)組織約120批次5000余人前往浙江考察學習,現場領悟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豐富內涵與精神實質。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組織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同志進行專題培訓,各地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全國累計培訓人數超過17萬人次。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存在畏難情緒,認為自身基礎條件較差,財政實力較弱,還不具備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條件。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主要的一條就是因地制宜、梯次推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通過實地考察和學習,很多基層干部反映,浙江省內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能搞得這么好,說明美麗鄉村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望可及的,感到方向更明確了,信心和決心更強了。
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不僅回答了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怎么看”的問題,而且提供了“怎么干”的方法論指導。各地對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細化實化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試點示范,對從典型示范轉向面上推開作出了具體安排,積極探索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子。
如今,各地通過深入學習貫徹,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充分認識到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是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重要保障,切實加強了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目前,20多個省(區、市)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黨政一把手”親自抓,高位部署、高位推動,進一步強化了責任感和緊迫感。
多方合力出重拳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農村、建設、環保、衛生、發改、財政、科技等方方面面,需要多部委勠力合作。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加強統籌協調,與各有關部門共同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任務,不斷把為農民群眾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小廁所,大民生;小廁所,大文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廁所革命”。習近平總書記長期關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要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2018年中央機構改革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履行牽頭職責,專門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主動謀劃、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據初步統計,2018年全國完成改廁1000多萬戶。
近一年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打出“組合拳”,不但完善頂層設計、強化督導調研,而且還堅持分類推進、加大資金支持。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等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總體思路、任務目標和保障措施。目前,2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
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組織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以獎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2019年落實70億元資金,重點在東部地區、中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條件好的地方,選擇約4萬個村,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支持開展糞污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以及后續管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設施設備建設。還將強化技術攻關,重點研發適合干旱、寒冷地區的技術產品,并普及廁所文化,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努力把好事辦好。
中央預算內安排專項投資支持和引導中西部省份以縣為單位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安排落實30億元,支持24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1個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2018年底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出重拳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實施村莊清潔行動,著力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現實、*急需解決的村莊環境衛生難題。
近半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履職盡責、主動作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分別對村莊清潔行動春節戰役、春季戰役和夏季戰役進行了部署。各地把村莊清潔行動作為提升村容村貌的重要工作,抓緊部署、迅速行動,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清潔行動。全國婦聯引領推動農村婦女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從改變生活和衛生習慣入手,全面凈化綠化美化庭院。衛生健康委啟動了愛國衛生月活動。國家林草局開展了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全國供銷總社動員全系統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和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一些地方將村莊清潔行動納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評估考核,建立監督考核體系。如江蘇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配套激勵措施實施辦法,將村莊清潔行動納入重點評估內容;湖南14個市州將村莊清潔行動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河南部分地區實行村莊衛生積分管理,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0%左右的村莊已經開展清潔行動,重點實施“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清理塘溝、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取得良好開局: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000多萬噸、清理村溝村塘淤泥1300多萬噸、清理村內殘垣斷壁近300萬處。
精彩不止于此。全國各地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整治等逐步建立健全。截至3月底,全國1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區)80%的鄉鎮、64%的行政村已實行分類,絕大多數示范縣(市、區)探索出農民普遍接受的分類方法。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規范編制工作指南(試行)》,逐步建立因地制宜、科學務實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體系。目前,北京、浙江、河北、陜西、重慶、江蘇等省市已發布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
此外,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擺在農業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強化責任落實,加強科技創新,實施綠色發展行動。目前,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規模化養殖污染防治有序推進,以農村能源和有機肥為主要方向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日益壯大,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0%。
這一切,均與規劃引領密不可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等5部委堅持以規劃引領,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充分利用原有村莊規劃、村土地利用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工作基礎,指導各地扎實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編制規劃工作,做到環境整治一張藍圖繪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學習浙江真金白銀投入、強化要素保障的經驗,建立政府財政投入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省級財政安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投入約1400億元。全國20個省(區、市)出臺了督查、管護、激勵等方面的制度辦法,初步建立起符合實際的長效管護機制。
履職擔當結碩果
近年來,各地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加強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讓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朝著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目標穩步邁進。
——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各地科學確定農村廁所建設改造標準,推廣適應地域特點、農民群眾能接受的改廁模式,確保農民用得好、用得起。比如氣候條件好、經濟實力強的地方,搞水沖廁所;干旱缺水、氣候寒冷、經濟條件相對差的地方,搞其他形式的衛生廁所。
江西是個典型。近年來,江西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場硬仗,突出抓好農村“廁所革命”,將農村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結合起來,與循環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實現農村廁所糞污治理與生態農業發展協同推進。到2018年底,全省83.3%的農戶開展了無害化改廁,65%的村組村容村貌得到綜合性整治提升。
——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全面推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衢州市衢江區的探索很有借鑒性。衢江區作為浙江的后花園之一,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創新推行“三次四分法”,引進第三方運維企業,利用現代化手段強化日常監管,掀起一場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垃圾革命”。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認為,垃圾混在一起是負擔,分開了就能產生效益。針對易腐爛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衢江區采用了多樣化的處置方式,讓各類垃圾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其經驗具有借鑒意義。
——有效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循序漸進。當前,各地從農村環境容量、經濟承受能力等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制定本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巢湖市是縮影。近年來,安徽省巢湖市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據不同地域地形特點,因地制宜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歸納起來,主要有5種污水處理模式:鄉鎮政府駐地和環巢湖流域一級保護區范圍內小集鎮及村莊實行管網集中處理模式,美麗鄉村中心村實行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模式,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選擇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模式,不能納入污水管網的地方聯戶采取小型凈化池處理模式,位置偏僻的單戶采取戶改廁模式。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期實現三年行動目標,時間緊、任務重。放眼未來,我們堅信:只要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億萬農民的美好生活夢想必將不斷照進現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