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面對鄉村人才流失、村干部能力弱等問題,補充新鮮血液成為當務之急。我們在一些貧困縣了解到,當地雖然大力吸引人才,但真正返鄉扎根的少。有的貧困縣拿出真金白銀的優惠措施,一年只吸引回七八人。同時,以*書記、駐村工作隊為代表的外來人才在鄉村事務中又易受掣肘。不少地方由此出現“返鄉人才阻力大,外來人才掣肘多”的局面。
縣里引才 一年只引回來七八人
近期,我們在某貧困縣調研得知,當地為吸引人才返鄉創業,自2017年起出臺各類優惠措施,吸引退休干部、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復轉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
縣委縣政府出臺的政策,對該貧困縣來說“含金量”很高。比如提出,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回鄉創業,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工資由原單位照發,采取一事一議予以*性扶持資金獎勵;對于返鄉創業的務工人員,給予*3年的貸款貼息,被認定為縣級企業研發機構的給予20萬元配套支持等。
然而,據該縣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1年多來,效果并不明顯,“全縣近百個村子中,只引回人才七八人”。一些基層干部認為,碰到換屆年回村的人多一些,平時很少有人回村發展。
為吸引人才,北方某縣煞費苦心。為請一位農民企業家回村擔任村干部,鎮里書記、鎮長,縣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先后5次登門拜訪,*后縣委書記親自過問,歷時3年才請回能人。
多名在外創業、打工、求學的村民反映“村里留不住人”。呂梁山區的90后王偉在本村創業開飯店2年后計劃重新進城,“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村里和鄉鎮都沒有小學,只能陪著孩子去縣城”。此外,農村產業不發達,有一技之長的人無法施展本領,農村就業崗位少、掙不到錢等,也讓他們“有家不想回”。
外來人才夾縫生存
以*書記、駐村工作隊為代表的外來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群眾反映,這個群體有能力、有人脈、有視野,許多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在其帶領下發生巨變。
然而,不少外來人才在夾縫中求生存。首先,在制度設計上,*書記、駐村工作隊等是協助角色,提拔時由于不屬于村“兩委”主干而錯失機會。但在實際工作中,*書記、駐村工作隊是脫貧主干力量,也是追責*責任人。一些*書記對我們說,雖然一再提倡對干得好的*書記提拔重用,但責權利不對等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其次,作為*書記的“娘家”,一些派出單位支持少但派活多。我們了解到,限于經費不足、人員少等因素,一些派出單位對扶貧的*書記支持乏力,甚至一些規定的補貼也不能及時發放,*書記自掏腰包扶貧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書記忙完村里的事后,還得加班加點完成原單位的工作。“派活遠比給支持積極得多!”
此外,*書記還得跟村干部周旋。*書記駐村后,村“兩委”容易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當“甩手掌柜”,事無巨細全由*書記等派駐干部操心;一種是暗中“使絆子”,認為*書記來后會奪了自己的權,表面配合,暗中作梗。
鄉村拿什么吸引人
基層干部認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實干家隊伍,需要把村內村外的人才培養好、使用好。
完善農村*書記、駐村工作隊等制度安排。一些縣委組織部長認為,*書記制度應該常態化、制度化。新進公務員、后備干部都應該有*書記經歷,使*書記崗位成為提拔干部的必經環節,以利于激發*書記工作積極性。同時,完善待遇保障機制,并加大對制度落實情況的抽查與處理,保證*書記待遇的全面落實。
打造鄉村振興“預備役”隊伍。當下不少地方探索實施“農村基層后備干部培養計劃”,采取“公選+預任”的方式,選拔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校畢業生、精通農業的致富能手、在外創業的成功經營性人才以及具備豐富組織管理經驗的退伍軍人到鄉村工作,著重吸引游離于城鄉之間的體制外精英人才返鄉。更重要的是,把握當下脫貧攻堅的時機,加強農村產業支撐,為人才返鄉提供廣闊舞臺;加強縣鄉兩級中小學教學力量,解決返鄉人才子女上學問題。
大力加強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為代表的村“兩委”主干職業化。我們了解到,近年來農村干部培訓增多,但農村干部亟需的管理、法律、技術等培訓匱乏,“本領恐慌”仍然大范圍存在。基層干部建議,出臺針對村“兩委”干部的培訓課程,以農村當下主要矛盾、問題為導向,全面增加村“兩委”主干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推進村“兩委”主干職業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