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漳州:四好農村路變身“幸福路”(圖)
漳州:四好農村路變身“幸福路”(圖)
農業網   時間:2019/8/5 9:25:00  來源:福建日報  閱讀數:389

農村路

  “現在這條路很好走,正值暑假,每天都有許多黨員干部或游客來參觀游覽,一些村民就在家門口賣些山貨、土雞土鴨,挺受歡迎,還增加了收入。”7月30日,說起這條30多公里長的“紅色旅游道路”給村子帶來的變化,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車本村村支書吳斌權由衷感嘆。

  這是漳浦縣推進“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漳浦縣有效布局交通路網,加快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保障。以農村公路為依托,解決山區群眾出行“*后一公里”問題,探索出“四好農村路+產業+扶貧+旅游”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助力,“四好農村路”正變成村民的“幸福路”。

  “公路+產業” 經濟發展有了新通道

  “本村村民主要以種植蜜柚、青棗等水果為主,現在村口這條公路拓寬了,水果往外運輸更方便了,還省下不少運輸成本。”漳浦縣石榴鎮龍嶺村村支書吳木盛說,這條公路的建成帶動了村子的產業發展,特別是水果產業。

  龍嶺村位于石榴鎮北部深山,與攀龍村、山城村、車本村相鄰,這里曾是紅軍、閩粵邊特委活動的中心區。

  近年來,漳浦縣的生態文化旅游和紅色旅游不斷升溫。龍嶺、車本等村成為漳浦重點打造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但車本村通往各景點的道路等級低、路況差,盤山蜿蜒,承載能力不足,當地人民生產生活存在諸多不便,還影響了當地旅游業及鄰近多個村莊產業的發展。

  去年9月份,經過幾年的建設,這條被交通部列為全國“十二五”紅色旅游公路建設規劃、承載著沿途數萬村民希望的道路終于建成通車了。

  “這條‘紅色旅游道路’沿山舊線經石榴鎮鎮區、攀龍村、龍嶺村、山城村至石榴鎮車本村,直達中共閩粵邊區特委舊址。”漳浦縣交通局副局長管建亮說,公路全長33.1公里,總投資4億元,其中交通部補助1.2億元,雙向兩車道,基本達到二級公路標準。

  “以前水果成熟后,大車進不來,只能用拖拉機或板車拉到10多公里外的鎮上去,交通不便、運輸麻煩、成本高。”今年51歲的龍嶺村村民吳德明說,道路通車后,極大地促進了村里的產業發展,激發了村民種植水果的積極性,水果產業得到迅猛發展。

  “現全村共種植水果2000多畝,準備成立一家專業合作社。”龍嶺村黨支部*書記邱曉聰說,為了更好地方便果農,銜接已建成的“紅色旅游道路”,村里正著手做好龍嶺村兩條機耕路的建設,涉及種植戶100多戶,種植畝數1000畝左右。這兩條路修好之后,將大大節約運輸成本,提高村民收入。

  在毗鄰的攀龍村,縱橫交錯的農田上,高產優質的火龍果一路飄香,無土栽培的各色花卉爭奇斗艷,科學噴灌的綠植蔬菜青翠欲滴。這里正在建設發展漳浦(石榴)田園綜合體石榴核心園區,這條“紅色旅游道路”剛好途經田園綜合體園區,園區產業發展有了新通道。

  據了解,為建好“四好農村路”,助力村民走上幸福路,近年來漳浦縣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2010年以來,漳浦縣財政堅持每年安排資金補助農村公路建設,建成農村自然村公路820公里。目前,全縣有縣道12條242公里,鄉道105條622.6公里,村道1038條1123公里,全縣建制村和自然村通水泥路達*。特別是隨著沿海大通道、港城大道等一批交通“大動脈”的建成,目前正加快推進一批道路連接線、“單改雙”等項目,切實解決群眾出行“*后一公里”問題,*限度地發揮農村公路的先導和帶動作用,助推全縣產業發展、群眾致富。

  “公路+旅游” 鄉村吃上“生態飯”

  “路修好了,游客也多了!”車本村村支書吳斌權站在村口說,隨著旅游道路及紅色村莊的建設,原先路遠偏僻、養在深閨中的鄉村終于也可以吃上“旅游飯”“生態飯”了。

  車本村距鎮區34公里,是漳浦縣西北方*邊遠、海拔*的建制村,有101戶457人。這里曾是靖和浦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素有“閩南井岡山”之稱。

  “紅色旅游道路”的建成,為車本村做大做強紅色旅游產業打下扎實的基礎,現在以“紅軍之家”為核心景點,配套建設紅軍遺址公園、紅軍廣場、紅軍井、紅軍烈士陵園等景點;融合獨特生態環境、古民居、三王公廟等風景,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閑、養生、攝影創作、繪畫為一體的旅游景點已基本形成。重走紅軍路、吃紅軍飯、住紅軍屋等紅色旅游和“森林探險家”生態旅游線路,給游客帶來了全面的旅游觀感,讓游客暢享旅游的樂趣。

  “將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車本村村支書吳斌權說,現在村里已成立車本村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重點發展農家樂、民宿,助推鄉村振興。

  在龍嶺村,依托這條穿過村莊的“紅色旅游道路”,村里又鋪設了多條村道,初步形成環狀村道網。經過近年來的整治,如今的村道寬敞,屋舍儼然,環境優美,鳥語花香,民風淳樸,還建起了氣派的鄉村舞臺,美麗的鄉村環境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以前,村里小路崎嶇,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漿,游客不樂意來。現在不一樣了,房前屋后干凈清爽,不少城里人趁著周末來我們村賞景游玩,感受新農村的美好。”龍嶺村村支書吳木盛說,如今,龍嶺村成為外地游客前來體驗田園生活、感受紅色文化的一個新景點,生態鄉村游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新路。

  “沿著這條‘紅色旅游道路’,車本可以與攀龍的田園綜合體、龍嶺的青龍寺、山城的梳妝巖等抱團成為一日游精品路線。”吳斌權說,現在還開通了每日三班次的“漳浦—車本”旅游專線,交通更加便利。

  “公路+扶貧” 打通致富“幸福路”

  “正宗的農家蜂蜜,歡迎大家來看看。”一大早,車本村又迎來一拔參觀者,村民吳荷蓮馬上在自家門口把一些山貨擺開。這些山貨是她一家六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離她家不遠處,村民吳木龍拿出剛剛從山上采摘回來的野生中草藥黃花倒水蓮,興致勃勃地對一些游客說:“你們看,這4株黃花倒水蓮長到2米多高,至少有5年的樹齡了,很稀有,有補益氣血、健脾利濕等功效。”

  公路的建成,外面的游人進得來,許多村民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賣一些土特產,增加了收入。

  吳斌權說,車本村的經濟收入從*開始傳統農業發展成紅色旅游產業,依靠野生蜂蜜、野生茶、黃精、觀音墜、石榴填鴨等鄉村原生態美食、鄉村土特產伴手禮等特色產品,打響車本紅色品牌的同時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帶動村里剩余勞動力120余人。

  在龍嶺村,吳亞坤夫婦又賣掉一批鴨蛋。吳亞坤夫婦先后患重病負債,一家人生活陷入絕境。吳亞坤被確定為*扶貧對象后,縣委書記親自掛鉤幫扶,通過小額貼息貸款3萬元,幫扶養鴨360只,種植檸檬160株,同時,將其納入危房改造對象,建新房85平方米。2017年,吳亞坤家通過養鴨收入1.5萬元,種植檸檬收入3000元,務工收入1.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順利實現脫貧。

  “以前‘紅色旅游道路’還沒有修通前,他們家的鴨蛋要靠村兩委輪流運出去賣。”龍嶺村黨支部*書記邱曉聰說,現在路修通了,前往車本的游客越來越多,這里的“扶貧鴨”下的蛋再也不用愁著賣不出去了。

  如今,村民謀生的路子也多了起來,有的辦起農家樂,有的賣土特產,有的做電商,許多在外打工多年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發展。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漳浦縣交通局副局長管建亮說,隨著這些農村公路的建成,全面提升了全縣農村綜合客貨運輸服務水平,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根本保障。

  記者手記>>>

  推動“四好農村路” 高質量發展

  社會在發展,特別是這10多年來,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紛紛建成通車,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沿線的城市、鄉鎮及村莊紛紛受益。

  然而,不可否認,還有許許多多的農村并不在這些高等級公路的沿線,連接它們的,還只是縣道、鄉道及村道等“農村路”。過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如今是“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近年來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鄉,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

  鄉村要振興,群眾脫貧致富,基礎在交通,只有交通便利,社會資源才能與農村資源交換,才能助推解決偏遠地區貧困問題。農村公路連接的是農村與城市,打通的是貧困與富裕,只有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這些農村路,聚焦突出問題、完善政策機制,以實施補短板、促發展、助增收、提服務、強管養、重示范、夯基礎、保安全“八大工程”為重點,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它們才會真正成為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shenq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