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野豬
品種 雜交野豬
物種特征 耳小,尾短,嘴較家豬長,性情較溫�
特種野豬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后的一個野豬品種,基因穩定。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于家豬,形似野豬,故取名為"特種野豬” ,開發前景極為樂觀�
特種野豬仔豬產下時身上有黃白或黃黑相間的橫向條紋,長到二至三個月,重三四十斤時身上條紋逐漸消失,變成黑色或黃褐色。特種野豬耳小,尾短,嘴較家豬長,性情較溫順,但公豬較家豬反映靈敏,行動敏捷。同等體積比家豬�10%,瘦肉率高達85%以上。經專家用剪切力與家豬比較證實其肉比家豬肉鮮嫩(剪切力只有家豬的50-60%)�“野豬”的背膘薄,板油少(只有家豬的六分之一 ),喜歡吃青草,耐粗飼料,吃生食,喜夜食�*喂兩次,日飼喂量僅為家豬的三分之一,飼養成本大大底于家豬。特種野豬年�2.3-2.5胎,每胎6-15頭。一般不易生病,抗病能力強于家豬�
特種野豬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郁的優點,又克服了野生母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情等缺點,使之能正常飼養繁殖。特種野豬肉香味濃�
特種野豬是以純種野山豬為父本,以家豬為母本進行雜交,經過多次選育、馴化、基因較穩定的一種野豬。它集雙親所表現出的特強雜交優勢,既保持了野山豬瘦肉率高、肉質鮮嫩、抗病力強和適應性廣的優勢,又穩定了杜洛克豬瘦肉率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強、性情溫馴和好飼養的特點,并克服了野山豬體形小、生長慢、繁殖力低、產仔少的缺陷。目前,特種野豬養殖不僅已列為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的推廣項目,而且也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項目�
特種野豬市場發展潛力大目前,從沈陽市科技協會獲悉,特種野豬在京津地區供不應求�2004年消費量�100多萬頭,而在廣東、上海和香港等市場,特種野豬活體重價格為30�/公斤,豬肉價格為48�/公斤,比一般活豬體重和豬肉價格�3-4倍�
特種野豬養殖成本低、效益高
一是養殖成本低�
�1頭商品特種野�7-8個月體重可達90-100公斤出欄,養殖成本為400元,是養一般豬�60%-70%,而養瘦肉型豬養殖成本�550-650元�
二是效益高�
雖然特種野豬的出欄期比一般快速育肥豬晚兩個月,但比野山豬出欄提前兩個月,而特種野豬打破了野山豬年�1胎(產仔4-6頭)的低產狀況,每年可產2胎,每胎可產�8-12頭,繁殖率為野山豬的4-5倍�
特種野豬肉的食用價值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綠色保健肉食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需求量也愈來愈大。而特種野豬肉具有肉質鮮嫩、野味濃郁、瘦肉率高、低脂肪、營養豐富的綠色保健肉食品的特點�
一是含�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亞油酸含量比一般豬�2.5倍,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人有獨特的療效�
二是食特種野豬皮對人體代謝紊亂、生殖障礙、高度疲勞和兒童發育不良等疾病療效顯著�
三是*新研究發現,特種野豬肉含有抗癌物質鋅和硒等。四是特種野豬不僅骨頭可制藥,而且肉加工的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國內外市場都十分暢銷�
特種野豬的外貌特征特種野豬被毛為灰褐色或棕紅色,仔豬帶有條紋狀花紋,毛粗而稀,鬃毛幾乎從頸部直至臀部、蹄黑色,耳尖較小,嘴尖而長,頭和腹部較小。特種野豬與普通豬的區別,在外貌上像普通豬的就不是特種野豬了�
供應特種野豬種苗:特種野豬是用優良的純種野豬作父本,與優良家豬作母本進行雜交而培育的新品種。它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基因穩定,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于家豬,形似野豬,故稱為特種野豬。特種野豬集家豬、野殲豬之長于一體,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的優點,克服了野豬季節性發情、產仔少、不易飼養和鮮養有異味、粗糙等缺點。它作為豬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解決了目前豬因脂肪含量高而導致生產跌入低谷、需替代新品種的問題。 特種豬肉,肉質鮮嫩,具有“野味”的特色,營養豐富,瘦肉多,脂肪少,后腿肉的脂肪只有家豬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