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成立�2007年,是在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的基礎上,整合原經濟作物研究所育種力量成立,主要從事春小麥、玉米、油料、糜谷、豆類、棉花等作物新品種選育、繁殖及推廣;科技扶貧開發、農作物品種資源收集、保存及研究等科研工作。單位現有在職職�72人,其中研究�5人,副研究員15人(�*農藝師)。有碩士研究生導�1人,博士2人,碩士11人,在讀博士6人。有1人入選國�“百千�”人才工程�4人入選甘肅省“555”人才工程�1人入選甘肅省“333”人才工程�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建所以來共取得各類成�200多項,育成農作物新品�80多個,其中甘麥8號、隴�8號、隴�15號、隴�19號、隴�196、隴�4號�5號、啤酒大麥法瓦維特、甘�3號、隴�3號等年推廣面積均超過100萬畝。甘�8號獲全國科技大會獎;祁連山北麓海拔1700-2600米冷涼灌區百萬畝春小麥栽培技術體系研究、小麥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早熟優質糜子新品種-GS隴糜4號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冬小麥新品系隴鑒196、創新糜子新品種隴糜5號、甘肅省主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河西沿祁連山冷涼灌區糧食作物大面積畝產超千斤試驗示范分別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春小麥大面積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河西沿祁連山冷涼灌區小麥栽培技術研究、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及創造高蛋白種質資源79668F3-2、甘肅省灌區糧食作物高產栽培模式研究與利用、谷子新品系隴谷5號、啤酒大麥新品種——法瓦維特、旱地春小麥新品種隴�12號、多抗、豐甀優質、穩甀耐鹽堿、耐瘠薄春小麥新品種花�764、優質谷子隴�6號、高淀粉馬鈴薯新品種隴�3號、隴�5號大面積示范推廣、甘肅省高寒陰濕少數民族貧困區糧食作物豐收工程暨試驗研究分別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隴糜4號大面積示范推廣、啤酒大麥新品種法瓦維特大面積推廣、甘肅省高寒陰濕區糧油作物豐產技術試驗研究與大面積示范推廣分別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
“十五”期間,我所選育的創新糜子新品種隴糜5號、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分別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谷子新品種隴谷8號、高淀粉馬鈴薯新品種隴�3號、春小麥新品種隴�20號、玉米雜交種引進和新品種選育分別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貧困地區馬鈴薯優質種暑脫毒快繁體系建設、蘭州核不育小麥及其4E-ms雜交小麥生產體系、春小麥細胞工程研究及新品種選育、蘭州市優質*農產品發展戰略研� 分別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旱地高蛋白春小麥會�18號推廣應用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
“十五”期間,馬鈴薯新品�“隴薯6�”通過*審定,成為我�*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馬鈴薯新品種。隴�5號、隴�23、隴�24、隴�3號、甘�4號、隴�10號、隴�7�8號分別通過省級審定。春小麥新品種隴�9143通過技術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