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奧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坐落在沈巷鎮黃莊村
沈巷鎮隸屬于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東臨長江,毗鄰天門山,南與蕪湖市區一橋相連,坐落蕪湖長江大橋北橋頭堡,地處一區三縣交界處,即鳩江區、無為縣、和縣、含山縣。全鎮轄17個村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鎮域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7萬畝,可養水面2.7萬畝;鎮域人口12.4萬人,其中鎮區人口近3萬人,流動人口2.5萬人。2010年被確定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江北產業集中區起步區。沈巷鎮是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西大門。地處皖江南北交通樞紐,是長江經濟帶和合蕪工業走廊的交匯點。東濱長江倚天門山,南與蕪湖市老城區一橋相連,西鄰含山縣,北臨牛屯河。
設中的街道
連接合肥、杭州、南京、武漢等大中城市的合蕪高速公路在鎮區開口。緊鄰我國長江*的能源輸出港、皖江北岸*貨運港——裕溪口港。淮南鐵路呈“L”型腹穿鎮區。
所獲榮譽
1984年沈巷建鎮,1992年沈巷鎮被安徽省政府作為“呼應浦東、開發皖江”的“窗口”,并被列為市級重點經濟開發區,1999年沈巷鎮被安徽省確定為中心建制鎮,2000年被省批準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巢湖市確定為經濟開發試驗區,2002年被省確定為27個重點示范鎮之一,2004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示范鎮之一。2010年被確定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江北產業集中區起步區。
生活環境
全鎮轄17個村、6個社區,24個黨總支,含101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55個。共有3156名黨員。鎮域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鎮域人口12.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3萬人,農業人口97597人,農戶26075戶;全鎮外出勞力4萬人。
鎮域內11萬伏變電所一座;自來水廠7家,日供水能力2萬余噸;程控電話容量3萬多門;中小學35 所,幼兒園15所,中小學生2.4萬余人;Agronet8所,其中沈巷中心衛生院為一級甲等Agronet。村級醫療點52個,衛生技術人員300余人;沈巷鎮是安徽省“雙百工程”、“杜鵑花工程”示范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科技試驗樓、廣播站、有線電視等各類文化設施較為齊全。
自然條件
沈巷鎮為長江中下游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海拔高程在7米左右,區內水系發達,溝渠縱渠,第四系散堆積層厚度大,主要為長江漫灘沖積淤積物。
氣象
沈巷鎮處于海洋與大陸交替濕潤地區,氣候類型為Agronet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較涼且少雨。降雨多集中在每年4—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為1046毫米,年平均日照數為2126小時,年無霜期232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5℃—16℃,*溫度為40℃,*氣溫為-12℃。
區位優勢 聽語音
地處長江經濟帶和合巢蕪工業走廊的結合點和聚焦點,雄踞八百里皖江南北交通樞紐的咽喉要道之處,沈巷鎮初步建立起了水、陸集疏運輸網絡體系,可謂貨暢其流,人暢其行。
公路
境內有連接合肥、杭州和南京、武漢的沿江高速和省際高速公路,合巢蕪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沈巷鎮區附近300米處。經合蕪高速向東跨蕪湖長江大橋到蕪湖市區15公里,到合肥市區87公里,到馬鞍山市區50公里,到南京市區90公里,隨著南京三橋、馬鞍山大橋的建成通車,沈巷鎮到南京、馬鞍山的路程將進一步縮短。省道合蕪路、滁蕪路、縣道黃八路、螺新路、裕新路在沈巷鎮域內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通向周邊地區,蕪湖市39路公交車及巢湖、和縣、含山、無為、二壩、功橋等方向班車快捷運行,單程票價4-7元。據統計10分鐘車程內區域人口約30萬人。
碼頭
沈巷鎮緊鄰皖江北岸*貨運港-----裕溪口港。該港口是我國長江*的能源輸出港,年擔負著600萬噸煤炭中轉任務。蕪湖港木材儲運碼頭為毗鄰沈巷的第二大碼頭,該碼頭設計年吞吐量為360萬噸,配套設施主要有專用鐵路線和公路線,專用木材堆場20000平方米及物流倉儲12000平方米。此外,沈巷境內沿江岸線目前有簡易碼頭11座,年吞吐量可達200萬噸。上述碼頭距離沈巷鎮區僅4—7公里。沈巷鎮距國家一類口岸---朱家橋外貿碼頭僅15分鐘車程,該碼頭擁有包括外貿集裝箱碼頭在內的各類碼頭100多座。沈巷鎮東臨長江,擁有良好的長江深水岸線資源。和縣長江岸線總長65公里,其中沈巷段11公里,末端即天門山處距離長江出口480公里,該段水深—12米至—15米,岸線穩定。境外江灘地寬200米至600米,均寬400米,灘高高程7—8米,擁有建設深水港的得天獨厚條件。
鐵路
淮南鐵路呈“L”型橫貫全鎮,境內有沈家巷、編組站、裕溪口三座客貨運火車站,特別是位于鎮區東部3公里處的鐵路編組站,可承運全國各地各種貨物。
經濟基礎 聽語音
改革開放以來,沈巷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強鎮、商貿興鎮、開放活鎮”發展戰略,著力改善投資環境,重點發展經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億元,財政收入6400萬元,完成國、地稅18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各項指標名列和縣前茅。
農業
沈巷鎮是聞名遐邇的“蔬菜之鄉”和“大棚養雞之鄉”,是蘇、浙、滬等長三角地區和周邊大中城市綠色農產品的供應基地。現擁有優質糧油基地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3萬畝,大棚家禽養殖年出欄數500多萬只,全鎮有蔬菜種植戶4700多戶,戶均年收入約1.4萬元。境內不僅盛產優質糧、油、棉、家禽、蔬菜、瓜果等農產品,蝦、蟹等水產品和珍禽產品也十分豐富,沈巷鎮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生產基地和無公害淡水產品的生產基地。2005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近2.7億元。
工業
沈巷鎮現有工業企業21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中外合資企業2家。工業產品涉及30多類100多個品種。企業從業人員11000多人,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11億元。沈巷鎮是巢湖市板業生產*鎮,鎮域及周邊目前有膠合板企業17家,各種板材年產量近2億張。全鎮工業初步形成了以膠合板、農副產品深加工為支柱產業,電子、化工、塑料、紡織、服裝、生物制藥及機械制造為新興產業富有特色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沈巷工業園作為全鎮工業項目的聚集區和招商引資的承載體,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省政府批準首期開發3平方公里,建成區1.5平方公里,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已實現了“五通一平”。園區內現有來自日本、香港、浙江、上海、江蘇、湖南、蕪湖等地企業29家,從業人員近6000人。
第三產業
沈巷鎮自古就是無街不市的商埠要津,是鳩江區、和縣、含山縣、無為縣交界區域性商品集散地及農產品交易中心,鎮內商品豐富,市場繁榮有序,商鋪、超市、連鎖店鱗次櫛比,旅館、餐館、休閑中心如雨后春筍,據統計,鎮域內現有經商戶740戶,營業額19.8億元,從業人員3230人。其中鎮區現有經商戶495戶,門面房間數686間,固定攤位493戶,長期經商人數2580人,2005年商品交易額15.6億元。沈巷鎮已形成的糧油、蔬菜、農貿、建材、家具、竹木、生資、牲畜八個專業市場,年交易額近3億元,特別是歷史形成的十天二集,輻射周邊10個縣區(和縣、含山、無為、巢湖、廬江、肥東、江浦、全椒、蕪湖、繁昌)300多萬人口,集市高峰日客流量達5萬多人次。商貿業的發展,有力拉動了全鎮房地產、運輸、建筑、中介、信息、金融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5年全鎮第三產業實現產值近5億元。
工業園區
概況
沈巷鎮位于鳩江區西部,與蕪湖市中心城區隔江相望,是含山、無為二縣和蕪湖市的結合點。沈巷鎮總人口7.1萬,其中鎮區人口2.36萬,面積近113平方公里。現屬和縣的次中心,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其所在區域為合蕪工業經濟走廊和皖江經濟帶的結合點,位于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中心腹地,其經濟發展直接受沿江大中城市輻射。
區內交通
沈巷經濟開發試驗區是2003年經蕪湖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開發區,2004年省政府批準保留的開發園區。開發區位于沈巷鎮中部,合蕪高速公路、合杭高速、滁蕪公路和合裕公路的交匯處,是省城合肥通往江、浙、滬、閩的交通要道。開發區東臨長江黃金水道,緊靠裕溪口深入碼頭和朱家橋外貿港、淮南鐵路穿區而過,區內現有火車站兩座。開發區離合肥、南京機場僅有一小時車程。
基礎設施
沈巷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省政府批準首期開發3平方公里,按照工業現狀,共劃分為三個區域:一區為農產品加工區;二區為商貿、家具、建材工業區;三區為化工、棉紡、機械制造工業區,目前正在開發建設的為一區和四區。為了增強開發區的服務功能,優化硬件環境,為入區企業提供寬闊平臺。自建區以來,我們先后投入15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貸款600萬元,共修建道路8條,長3.2千米,架設專用供電線路11千米,基本完成首期供、排水、綠化、通訊等配套建設,省政府批準先期用地1500畝土地已被企業征用500多畝。
發展現狀
工業園區現有企業涉及主要行業有化工、金屬加工、建材加工、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家具生產等,主要生產產品有膠合板、家具、agronet、塑管、塑鋼門窗、復合肥、油脂、精制大米、面粉、面條、皮棉、棉紗、刺繡、教學設備、速凍蔬菜、五金、金屬加工品等30多個品種,園區現有企業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39.6%。園區企業從業人員5675人,占本地勞力比重24%,2003年園區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利稅4200萬元。
黃莊村位于蕪湖市鳩江區沈巷鎮的南部,南有裕溪河,東有合蕪高速,鐵路離我村僅11KM,與無為縣隔岸想望,同本鎮雍鎮,南埂,鳳城三村相連,有兩條縣道穿過,一條是新裕路,另一條是沈雍路.
黃莊土地面積15平方公理(計稅面積5355畝),水面積1360畝,管轄46個村民小組,1268戶,總人口4498人,其中0黨員107人,農業勞動力2640余人,水稻種植面積3698畝,蔬菜大棚1478畝,水網遍布全村,俗有漁水之鄉稱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積極鼓勵勞務輸出,形成裝璜,運輸,勞務,建筑,農產品加工等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規模企業1家,人均純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長11.4%.
黃莊村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農村*電力線路到戶,兩條長計4.7KM的水泥路,Agronet用戶近二千戶,家家通上自來水,電話裝機90%以上,私家車58部,摩托車基本普及,寬帶網絡在我村落戶,逐步向電氣化,數字化,信息化邁進.
黃莊村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年年被評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村光榮稱號.
今日黃莊,美麗家園,人人創業.
蕪湖市奧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是當地蔬菜基地青椒,紅椒,毛豆,四季豆,西紅柿黃瓜
安徽蕪湖市沈巷鎮的辣椒栽培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朝縣志就有記載,但直至20世紀80年代,辣椒栽培才逐漸走上了商品化、規模化、特色化生產之路。蕪湖市沈巷鎮辣椒栽培歷經了4個代次的生產模式更新和6個代次的品種更新,目前,全鎮辣椒年栽培規模在6000h㎡(9萬畝)左右。 辣椒主要茬口有:大棚春早熟栽培、越夏露地栽培、大棚秋延后栽培、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等,不僅能保障辣椒周年供應,而且還形成了“春提前、秋延后、夏調理、冬保鮮”的具有一定可持續性的創新栽培制度,其中尤以大棚秋延后和大棚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為特色,面積達4600h㎡(6.9萬畝)左右。大棚秋延后辣椒7月中旬播種,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收獲目前沈巷鎮辣椒主栽品種主要為好農11、洛陽紅艷、精剛紅、鮮紅1號和美紅1號等。公司本著以人為本,蕪湖奧熙以一個樸實的農民創業,誠實經營農產品,安全,新鮮,為理念,努力服務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