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欣聞上海崇明豎新鎮大東村獲評“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日前,記者特地探訪大東村干部群眾是如何用勤勞的雙手,創建生態島上的大美村莊的。
環境改善鄉村美
走進位于豎新鎮東南端的大東村,筆直寬敞整潔的馬路通往每家每戶,道路兩旁點綴著花草、潔白統一的圍墻、節能環保的太陽能路燈、碧水微瀾的河道把村莊裝點得分外秀美。
據村支書茅永平介紹,大東村村域面積3.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0畝,下轄22個村民小組,人口2265人。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中,投入1962萬元建造保坍護岸6245米、拓寬道路3249平方米、清理農戶宅前屋后環境近11萬平方米、改造水系景觀150平方米、戶外綠化22683平方米、景觀圍欄4008米。同時還對村內垃圾箱房的新建整修、新增廢物箱和垃圾桶等環衛設施,提高垃圾收集的硬件水平。
近年來,大東村積極推進鎮村級河道輪疏工程,投入近180萬元,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將河道清淤、水質改善與岸上拆違、截污納管、綠化造林相結合,改善了大東村的水域環境。為保持水潔岸綠的宜居環境,村里還落實了河長制,使每條河道都有相關責任人負責日常巡視、保潔等工作。
為改善生態環境,大東村投資興建的沼氣站運行五年來,日均處理糞便6噸、尿污水54噸,日均產沼氣460立方米,所產沼氣保證了大東村250戶居民和養老院職工、老人們的常年使用。大東村沼氣工程為村民的生活帶去便利的同時,還彰顯了在綠色循環產業范圍內發揮的示范帶頭作用。
農業創新錢袋鼓
近年來,大東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全村土地的規劃布局,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把土地向具有資源、技術、營銷優勢的專業合作流轉,目前已規范土地流轉1755畝,占全村總耕地面積的62%,實現村民年均收入2.3萬元,在切實讓村民獲得生態發展紅利的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大東特色的農旅結合的發展新路。
落戶大東村的沐雨農莊,是崇明區首批揭牌的博士農場之一,致力于將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利用生物防治、生物轉化和生物固氮等農業科技,確保農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該生產模式每畝綜合經濟效益達到1.6萬元以上。
上海名鑰合作社是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積達400畝,該合作社通過引入日本先進農業生產設備和技術,著力培育高品質、規模化、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并開創自己的產品品牌——優渥田家,2017年實現年產值逾200萬元。
創新型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相繼落戶大東村,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倡導了農旅結合的發展新理念,也讓一大批村內的富余勞動力再次走上了工作崗位,在企業實現盈利豐收的同時,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人文關懷幸福多
在創建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大東村還著力培育優良的“大東文化”,以服務群眾作為各項工作的有力抓手,致力于打造“群眾參與、群眾滿意、群眾公認”的人文大東。
村里以健全村民健身活動場所為重點,新建村內花池及籃球場,完善老年活動室,新建健康步道、安裝休閑座椅,新建親水平臺、安置休閑亭,為村民的業余健康生活提供了活動場所。在區體育局支持下,投資近600萬元建成了一條長達2600米的林下健康景觀步道,再輔以“小橋流水休閑亭”,讓村民們體驗了一把“飯后百步走”的怡然自得。
近年來,大東村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其中80歲以上老人有130人。經過村兩委上門走訪,了解到村內多名“留守老人”存在吃飯難問題。村里通過和共建單位嘉龍養老院的溝通協作,大東村助老就餐服務項目上馬實施。近三年來,大東村一批有就餐需求的高齡老人和有特殊困難的老人,每月只需花費350元,就可享受送餐上門服務。助老就餐服務項目不僅為村內有實際困難的老人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也讓孝老、為老、扶老的孝文化在大東村蔚然成風。
大東村注重挖掘鄉賢文化元素,以鄉賢文化為引領標桿,為地域發展積蓄深厚的文化內涵。大東村里“不穿制服”的民間法官——朱毓皓,10年如一日為鄉親鄰里進行矛盾調解,是大東村鄰里和睦、家庭和諧的一劑良藥,多次受到區、鎮各級的表彰,曾被評為“崇明區瀛洲好人、豎新好鄉賢”。
雖然時值嚴冬,但大東村洋溢著蓬勃向上的發展氣息、環境優美的生態氣息、鄰里友好的和諧氣息。茅永平說:展望未來,大東村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鞏固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不斷提升生態文明的示范效應,著力打造為老助老服務工程,牢固樹立農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堅持發揮群眾自治功能,讓百姓共享美麗鄉村所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