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打破人才制約,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聚天下人才而用。可從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建立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盤活人才流動內循環,創新人才服務保障機制等4方面下功夫,為振興鄉村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首先,突出黨建引領,建強凝聚人才隊伍的“指揮部”。鄉村振興,黨的領導是核心。要高度重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通過強化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創新組織設置和互動方式,凝聚專家團隊的力量,發揮好專業團隊在助推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中的驅動作用。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讓黨組織挺在前頭、站在中心、帶動全局,不斷激活專家團隊活力,引領專家團隊扎實開展技術服務和指導幫扶工作。
其次,注重量才使用,選優助推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建立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發揮專業人才作用,是激活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有效途徑。例如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分類別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庫,聚焦197個貧困村和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整合省、市、縣派駐的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和農業輔導員“三支隊伍”力量,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實際,組建了經果林產業、蔬菜產業、中藥材產業等6個農業產業指導組,開展一一對應的技術指導服務。
第三,鼓勵盤活存量,攪活人才橫向流動的“內循環”。推動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自主權,是激發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奮發有為的關鍵。應在用好用足上級部門關于人才工作政策的基礎上,按照“橫向交流限制徹底打破、縱向交流限制適當放寬”的思路,統籌管理事業單位人員和工勤人員編制,放活各單位內設機構之間人員調整的權限和事業單位人員交流的權限。同時全面放開同級財政撥款(補助)事業單位間的人才交流限制,允許合理調配各類人才。
第四,完善服務保障,打造激發人才動力的“助推器”。實現鄉村振興,激發人才的內生動力是前提。如黔西縣對人才實施“補腦”“健體”和“提神”工程,創新人才服務保障制度。“補腦”即組織各類人才定期到發達地區參觀考察,鼓勵其參加科研研討會、交流會,讓人才用先進的觀念武裝頭腦。“健體”即組織人才到科研院所掛職鍛煉,到生產一線體驗工作。“提神”即除正常的工資、福利待遇外,對于服務期限達到一定要求的人才,給予住房補貼或契稅補貼等福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