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回來后,他們都說我們黑了。”近日,面對朋友、同事的打趣,海南省農墾設計院(以下簡稱海墾設計院)5名*工程師淡然一笑,堅定地說:“能為非洲農業發展和加深中非友誼貢獻點力量,值了!”
今年7月29日,海墾設計院副院長董保健帶領范海斌、李海億、楊文杰、林平等4人組成援外項目考察組,遠赴剛果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剛果(金)),對剛果(金)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考察。
8月23日,他們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他們在非洲考察期間,吃苦耐勞,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一絲不茍地開展工作,生動詮釋了“海墾力量”和“海墾精神”。
近年來,我國在非洲援建了一批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動中非農業合作,增加非洲農民收入。中國援建剛果(金)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將是中非友誼的又一見證。
商務部采取公開報名的方式,向全社會征集為商務部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的資質單位,海墾設計院憑借突出的專業水準,獲得了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考察的機會。
在海墾設計院考察組此行之前,已有多個中國援建的剛果(金)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建好并投入運營。因此,他們不僅要總結前期項目的建設經驗,還要根據中國駐剛果(金)經商處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工作要求,向當地政府了解*新需求,實地考察當地政府提供的分布在盧本巴希市、科盧韋齊市的4個選址的土壤、水源等方面條件,分析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的效益,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向當地人傳授農業技術,“授人以漁”。
“出發前一周,臨時增加了科盧韋齊市的考察點,讓我們有點措手不及。”董保健說,海墾設計院此前對科盧韋齊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所知甚少,“但剛果(金)方面需要我們去該考察點考察,我們理應扛起國企的擔當。”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海墾設計院考察組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完成了科盧韋齊的考察方案。
剛果(金)是瘧疾等疾病的高發區。在野外考察的3天時間里,因擔心在野外上廁所時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疾病,考察組在飲食上作了精心準備。他們從國內帶去6包火腿腸和一些餅干作為主食。到了就餐時間,每人吃一根火腿腸和一包餅干,就是一頓飯。當地氣溫高,考察組成員為了減少在野外如廁的次數,都不敢多喝水。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考察組在荒野中徒步、刨土坑,完成了所有的取樣任務。
“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是剛果(金)的旱季,天氣炎熱,晝夜溫差很大。”楊文杰記得,在野外考察時,因汽車無法行駛到考察點,考察組在長著齊人高野草的黃土地上徒步,迎著大風揚起的塵土,來回走了10多公里。因為空氣十分干燥,考察組成員們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常常發現自己流了鼻血,手上腳上起了魚鱗狀的皮屑。
“那邊條件十分艱苦,為了完成考察人物我們克服了許多困難。”范海斌對在剛果(金)的生活記憶猶新。為確保安全,考察組臨時黨支部規定:考察組成員回到酒店后,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不得獨自出門,如遇特殊情況必須出門,必須兩人以上結伴而行。此外,考察組在剛果(金)入住的酒店經常停電,發電機只供應酒店廚房用電。經協調,考察組將辦公室搬到了酒店廚房。考察組成員常坐在切菜的案板上敲電腦鍵盤,完成每天的任務報告。
連日的奔波付出,讓海墾設計院考察組更加理解了剛果(金)人民對農業技術的渴望,“我們吃點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把祖國交給我們的任務完成好。”回憶起這段經歷,考察組成員告訴記者。
從剛果(金)首都金沙薩出發先后前往4個選址,全程2000多公里。在短短26天的考察期內,考察組先后奔赴剛果(金)的金沙薩農業技術示范中心、DAIPN農場、上加丹加省盧本巴希市、華友鈷業農業示范基地、盧阿拉巴省等地考察,完成了援建剛果(金)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場址比選方案、建設方案、可持續發展方案,已建成的華友鈷業農業基地評估報告等多份初稿,并提交給中國駐剛果(金)經商處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林平說,考察組此行受到剛果(金)農業部部長,上加丹加省、盧阿拉巴省省長和農業廳長的親自接見,“他們認為海南農墾是中國農業戰線的‘國家隊’成員之一,在熱帶農業種植方面有先進管理經驗,考察組開展的工作有助于剛果(金)農業發展和提高糧食自給率。”
在董保健的筆記本里,清晰記錄著盧阿拉巴省省長穆耶杰的話語,“我們非常歡迎考察組的到來,十分期盼中國能在農業技術上給予幫助,讓礦業大省盧阿拉巴省也成為一個農業大省。”
“海墾設計院參與援非項目建設不僅可以積累經驗,擴大設計院的品牌影響力,還為海墾控股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添了一份力量,為兩國人民的友誼添磚加瓦。”海墾設計院院長江國買介紹,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設計院就開始選派專家前往非洲參加援建工作。一代代海墾工程師克服困難,為非洲人民送去農業技術服務。中非友誼的種子,早已在海墾人心里種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