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聊城東昌府美麗鄉村活起來(圖)
聊城東昌府美麗鄉村活起來(圖)
農業網   時間:2019/1/7 16:00:00  來源:農村大眾報  閱讀數:389

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正當時,美麗畫卷活起來。2018年,聊城市東昌府區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緊緊圍繞“二十字”總要求,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整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等重點任務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推動農業轉型、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在該區的順利實施,美麗鄉村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

  鄉村發展基礎更穩固

  被譽為“中國葫蘆*村”的堂邑鎮路莊村,借助電商平臺發展的東風,實現了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形式美觀、富有良好寓意的葫蘆成為群眾喜愛的“網紅”商品。作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淘寶村”,該村淘寶戶300余家,阿里巴巴注冊用戶47家,年產值近3億元,有數十家快遞公司在此設置了快遞點。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首位。為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東昌府區以創建鄉村振興示范區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業新動能培育工程,加速推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農業“新六產”。

  加大政策吸引力度。出臺了《關于實施農業龍頭帶動戰略財政獎補資金管理使用的意見》,每年拿出一定專項資金,全力扶持農業規模化生產。目前,投資現代高效農業的企業達到22家,其中資金轉投現代高效農業的企業10家,投資總額達9.6億元。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壯大到228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4家。發揮好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建設優厚政策的引導作用,吸引更多經營主體參與大棚建設,截至目前,全區新建高效集約蔬菜溫室5303個。

  加快發展“新六產”。大力發展新型業態,加快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專業生產型、科技研發型、示范推廣型、加工流通型和觀光休閑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深入實施“凈菜進京”“凈菜入滬”工程。大力推進循環經濟項目建設,支持正在建設的立海集團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加快進度,規劃面積1萬畝,集規模養殖、林果種植、宰殺分割、觀光旅游于一體,廢棄物通過沼氣發電處理后制造有機肥,真正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項目全部建設投產后,年出欄肉鴨約2300萬只,每年銷售收入約6億元,直接、間接帶動周邊5000多農戶致富,人均增收1萬余元。

  持續推進產業融合。加快農業與文化旅游業的深度融合,發展了以東昌上林苑、民益采摘園等一批集種植、加工、休閑觀光、科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重點抓好億灃、立海、五聯鑫等產業融合示范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木版年畫、東昌毛筆、澄泥硯等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打造經典文化旅游產品。加快三干渠沿岸旅游強鎮、旅游特色村和景區景點的升級改造,不斷推進梁水鎮運河文化風情小鎮建設,著力打造以馬頰河旅游度假區、濱河田園綜合體為重點的旅游風景帶。

  構建產銷一體化鏈條。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放大*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效應,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目前該區已有21家企業使用溯源標識,實現了溯源管理,“聊·勝一籌!”區域性公用品牌授權產品達到8家。積極動員農業企業、合作社申報“三品一標”認證,“三品一標”認證企業總數達到27家、產品達120個,認證面積39.91萬畝。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科技的推廣應用,魯西黑頭肉羊品系已通過國家肉羊育種專家組鑒定,填補了建國以來全國肉羊培育工作的空白。積極探索推動鮮活農產品銷售的有效途徑和措施,進一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共贏。

  鄉村上善氛圍更濃厚

  “以前胡同都是磚鋪的,到處坑坑洼洼,垃圾亂堆。現在,村里27個胡同都修了水泥路,不僅出行方便了,環境也整潔了,垃圾都放到了垃圾桶里。”在道口鋪街道任堤口村修葺一新的中心花園,村民李治超和多位老人感慨家園的新變化。

  東昌府區大力培育新時代農村好鄉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農村文明示范創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努力營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

  強學習筑牢思想文化根基。加強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組建了鎮、園區宣講隊伍、骨干教師宣講團,深入一線進行面對面宣講。組織開展了全區黨支部書記培訓活動、“中國夢 新時代”百姓宣講活動、善行義舉四德榜評選活動。制定并印發了《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通知》,積極開展主題公益廣告宣傳活動。起草了《東昌府區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工作方案》,協辦了2018山東省民間藝術博覽會,舉辦了2018元宵節文藝匯演、送文化下鄉等文化活動。圍繞“不忘初心、感恩奮進、自強脫貧”主題,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扶貧演出活動,實現貧困村巡演全覆蓋。

  樹新風推動移風易俗。在全區所有村已實現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公益廣告三個“全覆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東昌府區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建立了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22個責任單位的具體工作任務,并按照“堅持突出重點、堅持群眾主體、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開展“五大行動”,爭取到今年年底群眾對移風易俗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繼續大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以“四德”建設為載體,努力建好“道德講堂”,積極開展“聊城好人”和各類道德模范推薦評選活動。繼續加大鄉村文明宣傳力度,10萬份鄉村文明宣傳掛歷正在陸續印制發放。

  抓常態鞏固宜居環境。研究制定了《關于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五級管理運行模式的實施方案》等一些列文件,積極推行農村生活垃圾三級分類管理和環衛工作市場化運營,農村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收運處理體系和五級管理運行模式已趨于成熟,城鄉衛生環境實現根本性改善。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大力實施森林進城圍城、農田林網等六大工程;投資10億元,完成農村公路、“戶戶通”等工程建設。通過“創森+美麗鄉村”工程,對全區591個農村村莊,全部進行綠化美化,主要街道做到了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村內空閑宅基地、小片荒地全部綠化,有條件的村莊實施了“圍村林”建設工程。同時重點抓好4個市級、8個區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以及15個省扶貧重點村美麗鄉村建設。

  扶貧脫貧步伐更堅實

  張爐集鎮后石槽村是省定貧困村。這個村流轉了100畝土地發展冬暖式大棚,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依托村級股份合作社和昌興專業種植合作社,100余戶村民變成“股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種植村。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堅持和遵循*扶貧、*脫貧的基本方略,以穩定解決農村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開展作風建設年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質量導向,圍繞脫貧戶抓鞏固、貧困戶抓幫扶、貧困村抓提升,*施策、靶向治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為今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結合中央巡視組反饋扶貧領域問題臺賬和山東省2018年脫貧攻堅“問題整改落實季”回訪核查和重點工作專項督查整改臺賬,全面開展“問題整改落實季”集中行動和“脫貧攻堅突出問題集中整改落實月”活動,舉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糾,截至目前,56個問題已全面整改完成。

  嚴格程序規范*識別。動態調整工作開展以來,集中精力組織開展入戶調查、信息采集、系統錄入等工作,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核實,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逐一核查,進行整改,確保建檔立卡信息*。

  *施策發展扶貧產業。今年集中利用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2740萬元,先后組織實施斗虎屯種養結合、肉鴨立體養殖設備租賃、億灃扶貧大棚等6個優質產業項目,年可產生收益200余萬元,實現對插花貧困戶扶貧項目幫扶全覆蓋,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資源整合強化行業扶貧。對照全區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分解表,有效整合各行業部門優勢資源,大力開展健康扶貧工作,成立了由區、鄉、村三級醫療人員組成的14個醫療團隊,確定東昌府區人民醫院等9所醫院為定點醫療機構,對患病致貧人員進行救治達4000余人次;全面落實扶貧“特惠保”政策,目前累計理賠金額達65萬元;強化政策創新,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支出報銷比例,切實減輕因病致貧家庭的醫療支出。嚴格落實扶貧助學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在讀中職、高職貧困戶子女實施雨露計劃,共為91名貧困學生發放雨露計劃資金27.3萬元。

  結合實際推進金融扶貧。今年以來共為12戶貧困戶發放“富民農戶貸”50.5萬元,發展養雞、蔬菜大棚種植等項目,極大地增強了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共為11家經營主體發放“富民生產貸”2406萬元,通過企業幫扶帶動347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