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銀川市農村衛生戶廁新建改造完成91272戶,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49處,覆蓋戶數64425戶;全市已建成農村小型垃圾轉運站24座。
干凈整潔的鄉間小道、冠如傘蓋的綠樹、方便清潔的廁所、豐富多彩的文化墻……行走在銀川市農村的鄉間小道上,文明新風撲面而來,今年在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下,銀川市鄉村正慢慢發生著改變。
“廁所革命”凈出新環境
“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墻、圍四邊、捂鼻子、掂腳尖、蚊蠅飛、臭熏天”,這首順口溜曾是過去農村廁所臟亂差的真實寫照。如今,一個抽水馬桶正日益提高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指數。
今年,銀川市賀蘭縣在立崗鎮金星村2隊的30戶農戶家中試點改造廁所,村民周鳳英安裝上了期盼已久的抽水馬桶。“孫子從小住在城里,不習慣我們農村的旱廁,覺得又臟又臭,經常跟我說,奶奶你裝個馬桶吧。”對于68歲的周鳳英來說,孫子的愿望是*重要的。因此村上征集試點住戶的時候,她早早就報了名。
走進周鳳英的家,可以看到,不僅家電一應俱全,裝修也非常時尚,廚房用上了燃氣灶,廁所安裝了抽水馬桶、洗漱池、熱水器等衛浴設施。說起如今的生活,周鳳英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有電視有網絡,村上環境也很好,孫子也愿意來我家。”除了立崗鎮金星村,賀蘭縣還在立崗鎮星光村、常信鄉四十里店村、洪廣鎮金鑫村實施了廁所改造試點工作。
改造后村民們日常如廁、洗澡、洗菜產生的生活污水將通過同步建設的地下管網,被集中收集到村中的污水池,然后不定期地轉運至鄉鎮的污水處理點進行處理,不再對農村環境進行污染。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銀川市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市農村衛生戶廁新建改造完成91272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8%;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49處,覆蓋戶數64425戶;全市已建成農村小型垃圾轉運站24座。
“村莊美容”扮出新顏色
和賀蘭縣的分戶試點不同,興慶區采用了“整村推進”的辦法。今年6月初,興慶區在掌政鎮鎮河村2隊正式開工建設農村污水治理工程,該試點區域涉及農戶88戶約342人,將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化糞池,并改造水沖廁88戶,實現生活污水統一收集和處理。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為著力營造環境優美的農村人居環境,興慶區在建設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同時,同步推進了外立面粉刷裝飾,道路周邊綠化、美化、亮化等工作。6月18日,在鎮河村2隊村民楊生華的家門口,施工人員正在幫他家粉刷白灰相間的墻面,楊生華也忙進忙出地為大伙兒添茶倒水。“以前出門就是泥,冬天上廁所特別冷,現在你看我們村上這個環境,跟你們城里也沒什么差別。”
繞著村子轉了一圈,往日安靜的鄉村由于施工隊的到來顯得熱鬧非凡,一些已經完成改造的村居顯得干凈整潔。村民樊莉正坐在家中院子的大樹下和人聊天,她熱情地談起了今年家里發生的變化,“你現在站的這個院子,以前我們堆了很多東西,非常亂。后來村上號召我們清理垃圾、硬化路面,環境美了很多。”樊莉在院子里擺了很多盆栽花卉,給這個農家小院增添了一番生機。
隨著銀川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深入開展,整潔、文明、和諧、美好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在鄉村,綠樹掩映了熾熱的陽光,路燈點亮了漫長的黑夜,內容豐富的文化墻拓寬了村民眼界,硬化的道路也為村莊涂上了一抹亮色。傍晚,村民安坐家中小院,喝著茶、聊著天,聽聽蛙鳴,說說趣事,生活好不愜意。
“環境整治”開啟新生活
今年3月下旬以來,全市各縣(市)區從農村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展開了整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動員群眾4.5萬人次參與整治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1.6萬處。2019年計劃改建、新建農村衛生廁所4萬座,公用廁所100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73%,新建污水處理項目35個,覆蓋戶數31848戶。
今年全市將繼續統籌協調做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莊清潔專項行動,力爭2019年底8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農村污水處理率達到30%。同時全市將加大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力爭全市秸稈無害化處理率達8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1.15%。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難改變的是村民的觀念。改變村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前期主要是通過講解勸說、示范引領的方式推進,當村民們看到了試點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之后,他們很快就轉變了思想,積極主動加入進來。
在樊莉家門口,擺放著一個綠色的垃圾桶,在村上的號召下,樊莉如今都會將家里的日常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等待垃圾車來運走。以前就是房前屋后隨意倒,現在垃圾車每天都會來清運,夏天也不會臭。環境好了,大家都愿意一起來愛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