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后,農民仍在自家的土地上勞動,不但能賺取土地流轉費和務工工資,還能通過參與鄉村旅游服務、發展農家樂或集體分紅等,實現多重增收。佛坪縣全力推進“三變”改革,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一樣的山水中,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
漢中市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可耕種土地少,林地、房屋等生產要素也分布零散,農業體量小、生產力低下,農業發展慢、農民增收難。
如何讓“一潭死水”變為“活水”,縣上瞄準短板、對癥下藥,把農村土地、林地、房屋、人力等重新整合,科學優化,由村黨支部、村委會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在征得群眾同意的基礎上,由村委會牽頭與生產要素使用者簽訂協議,統籌規劃土地、林地等生產資料,統一管理、優化配置、流轉開發、集約發展,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戶增收。
西岔河鎮耖家莊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融合90多戶村民的300畝土地,建設高山水稻公園,開發種植“五彩水稻”和“秦嶺四寶”圖案,成為青山綠水間一道亮麗的風景,年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生產的有機大米一公斤*賣到30元,供不應求,不但優先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還帶動了農家樂及土特產銷售。
“流轉土地、開發產業,既盤活了資源、壯大了產業,也讓貧困戶增收脫貧有了多重保障。”耖家莊村*書記梁東說,村上出租土地的農戶,每年戶均有2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轉收益,在水稻公園務工每人年均*有1萬多元的工資。去年,全村35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長角壩鎮沙窩村、龍草坪村利用毗鄰熊貓谷景區和納入全縣旅游環線等優勢,整合村集體用房、農戶閑置房屋等55間,改造為農家樂、漁家樂、特色賓館,實現閑置資源變資產,吸納20多戶村民就業創業。僅沙窩村就發展農家樂、漁家樂、農家旅館7戶,村民段冒峰利用閑置的房屋辦起農家樂,他說:“有時游客多了忙不過來,就請鄉親們幫忙,我給他們發工資。”
岳壩鎮栗子壩村,57戶村民以山林為資產自愿入股,建成1800畝的板栗園,村民入園務工掙工資,還可根據產業成效享受分紅,一年戶均收入6000元以上……
目前,全縣7個村組、287戶農戶流轉土地1402畝,入股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土地入股收益97萬元,畝均分紅1000元;289戶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生態觀光、特色種養等產業;流轉房屋102間,新開設農家樂、農家賓館、鄉村旅游觀光園、小型采摘園35個。
“三變”改革讓昔日的山村煥發出無限生機,也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活力。2017年,佛坪縣有1052戶2562人實現增收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